导言:一支水银体温计内含有1克左右的水银,如果破损后处理不当,在封闭的小空间内可以使人很快中毒。另外,汞还是唯一能以大气作长距离传输的重金属污染物,可藏在雾霾中贻害无穷。
2016年4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2013年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日本熊本签署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下简称《水俣公约》)。中国的汞治理一触即发。
什么是《水俣公约》?
2013年10月10日,在日本熊本市,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组织下,国际社会通过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MinamataConventiononMercury,简称《水俣公约》),我国作为首批签约国签署了公约。至2015年1月19日,全球有128个国家签署了公约,包括美国在内的10个国家业已批约,预计公约将于2016年对全球生效。该公约以“水俣”命名,并在日本熊本市签约,意在纪念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市水俣镇汞污染事件,警示国际社会对于汞污染带来的可怕后果予以高度重视。
《水俣公约》是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签署的最新的一个多边环境条约。不同于对待《京都议定书》的态度,美国政府对《水俣公约》表现出极为积极的态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2013年11月6日)批准《水俣公约》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国较早关注汞的污染问题,长时间的研究使美国认识到,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汞可以随着大气和水的运动而跨越地理上的国界,仅依靠本国的努力不足以控制汞污染带来的消极影响。
《水俣公约》主要内容
《水俣公约》正文共有35条,它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汞的生产、流通、使用及污染控制做出具体安排,内容上它大体可以分为“目标与定义”、“实体内容”、“成员方实施措施规定”、“事务性或程序性规定”4个部分,最后还有“公约附件”,主要从3个方面对汞进行控制,一是汞的产品贸易,二是汞产品的使用,三是汞的排放。公约规定,到2020年,禁止一系列含汞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包括电池(植入性医疗器械中使用的纽扣电池除外)、开关和继电器、某些型号的节能灯、肥皂和化妆品等。温度计、血压计等非电子医疗设备也将在2020年前逐步淘汰。汞公约要求禁止汞的两个源头,一是禁止建立新的汞矿,二是现有汞矿15年内需要关闭。公约还将严格控制各种大型工业设施的汞排放与释放,包括燃煤发电厂、工业锅炉以及锌和黄金等金属冶炼厂。
相关行业展望
目前,中国汞排放量占全球1/4以上,在联合国环境署已列明的11类50余子类的汞排放源中,中国涉及到的就占其中的40多个类别,全国共有汞排放点源60多万个。我国在履行公约要求,积极开展汞污染防治的同时,必然对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环境管理
随着公约的签署,汞污染防治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环境管理来说,我国亟需开展全国性汞排放调查,建立国家、省级尺度动态汞排放清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明确重点行业的汞减排潜力并制定国家减排计划。
2013年UNEP全球汞评价报告显示,中国大气汞的排放量约为550吨,约占全球的1/3,是全球最大的大气汞排放国,且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以燃煤、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生产的排放为主。因此,汞很可能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受到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物,相应约束性指标以及与现有脱硫脱硝协同的治理技术将受到关注。
根据国外研究成果,汞在海产品中富集较多,相关的人体健康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并对海洋环境的汞来源进行解析。
汞的回收与再利用
目前,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世界上少数境内仍进行汞矿开采和冶炼的国家,我国汞矿主要集中在贵州和陕西两省。按照公约要求,我国需要在2030年前后,完成汞矿的关闭。汞矿关闭后,对汞矿产区的相关经济链会产生一定冲击,同时,随着公约禁止汞供应和贸易条款的实施,原生汞矿关闭,会出现汞资源短缺问题,废汞或伴生汞回收行业会受到相当重视。
医疗、电池、照明行业
含汞医疗器械、电池和含汞电光源是我国主要的三大添汞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单是含汞电光源生产企业就有400多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年出口额约60亿美元。公约有关规定将对我国上述三个行业近500家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无汞扣式电池和无汞糊式电池国产化技术的推广、降低荧光灯汞含量技术的研发、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电子替代产品芯片的研发是未来发展重点。同时,废弃的含汞照明电器如果处置不当,以每年10亿只计,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就可达70至80吨,构建专业化的回收处置体系也势在必行。
氯碱行业
与其他国家采用石油生产聚氯乙烯(PVC)不同,中国主要用煤生产PVC,过程中需要汞催化剂,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仍需要用汞来生产PVC和氯乙烯(VCM)的国家,其生产中催化剂的2012年用汞量已达800吨,。虽然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该工艺淘汰用汞时限,但要求缔约方2020年单位氯乙烯产量的用汞量要比2010年减少50%,随着汞减排压力增大,低汞触媒应用将迅速得到推广。相关单位还应积极探索无汞触媒的研发,其成果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原标题:产业展望|中国汞治理一触即发——《水俣公约》约束下行业发展路在何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