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的玉树春寒料峭,13岁的本措依旧穿着厚实的衣服,在街边捡饮料瓶和塑料袋时,她干得热火朝天,因为她可以拿着这些废品在学校换到笔和其他文具。但她也发现,随着周边牧民、外地旅行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她在学校周边捡到的垃圾越来越少。本措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二年级

首页> 垃圾发电> 垃圾收运> 评论> 正文

“1+N”垃圾处理模式提升澜沧江源生态环境

2017-05-03 09:34 来源: 新华社

四月底的玉树春寒料峭,13岁的本措依旧穿着厚实的衣服,在街边捡饮料瓶和塑料袋时,她干得热火朝天,因为她可以拿着这些废品在学校换到笔和其他文具。但她也发现,随着周边牧民、外地旅行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她在学校周边捡到的垃圾越来越少。

本措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她的这一积极行动来源于杂多县的一个新举措,当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的“1+N”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

杂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澜沧江的源头,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杂多县成为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地。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虫草等商品经济的发展,杂多面临垃圾处理的难题。

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校长蒙玛才仁是土生土长的杂多人,他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蒙玛才仁说,从去年3月起,学校就设置了校园垃圾兑换点,学校每年花费1万多元购置学习用品,学生们可以拿着捡到的垃圾前来兑换。目前,杂多县统一设置了学校环保课程,第二民族中学和其他学校一样,每周安排了2个环保课时。

“我们希望生长在江源的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保护家园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掌握保护家园的具体方法和本领。”蒙玛才仁说。

杂多县昂赛乡位于该县东南部,去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昂赛乡管护站正式挂牌成立。该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介绍,根据《杂多县澜沧江清洁工程实施意见》,该乡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处理机制,净化和改善环境,该乡境内的雪豹、白唇鹿和岩羊等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53岁的永塔是昂赛乡年都村的村民,他憨笑着告诉记者,去年他被聘为昂赛乡的生态管护员,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保护的标准,每天骑着摩托车巡护的过程中,他都沿途捡拾垃圾,分类后交到村里,再继续进行分类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每天早晨,垃圾转运车穿梭在杂多县各乡村、社区和巷道中。目前,县里新进的多套环卫清扫设备全部配发给各乡村、社区。

杂多县环保卫生有限公司负责人才东周说,杂多县每天产生的垃圾最多时达到50吨,少时也有25吨,以前垃圾处理主要靠填埋,现在经过前端的分类,只有部分垃圾煤渣、餐厨垃圾等需要填埋,他们在后端的处理也非常便利,工作人员只需要将诸如纸盒类、易拉罐类等进行压制,然后送到垃圾处理设备更好的省会西宁统一处理。

杂多县副县长公达哇说,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成立,为当地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正在重新对垃圾分类、收集、储运以及末端的综合处置开展科学整体规划,增进资源利用率和提升综合处理效率,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原标题:“1+N”垃圾处理模式提升澜沧江源生态环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