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PM10、PM2.5、温室效应等环境保护领域的专用名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人民关注的热点。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点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政府愈发重视环保工作,环保行业近年来一直

首页> 环境监测> 其他监测> 市场> 正文

环境监测检测行业分析 仪器市场迎来爆发期

2017-05-02 13:43 来源: OFweek仪器仪表网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PM10、PM2.5、温室效应等环境保护领域的专用名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人民关注的热点。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点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随着政府愈发重视环保工作,环保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通道。在环保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监测仪器也明显受益,并在污染减排、土壤调查等重点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发展势头向好。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潜力巨大 仪器市场迎来爆发期

环境监测行业概况

环境监测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我国环境监测基本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两大类。环境质量监测中又分为空气,水,噪声,土壤;污染源的监测主要是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等排污设施的监测,主要分为废水,污水,废气和重金属。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政府环境监测网络,范围覆盖了城市主要水体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重点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酸雨监测点、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源监测网等多个领域。同时,我国近岸海域也建成了环境监测网。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还在大规模建设阶段,覆盖面也将继续扩大。

同时,环境监测行业产业链分工正逐步形成,大部分企业以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为主,在零备件供应、系统集成、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实力的企业群,国内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仪器设备厂家也加入监测仪器行业,在实验室设备、特殊成分分析设备、手工比对设备等领域发展较好。

延伸阅读:

环境监测设备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环境空气及污染源废气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潜力巨大 仪器市场迎来爆发期

环境检测仪器行业的现状

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是个起步较早,政策支持力度大,发展快,整体体量较小,集中度较高,并且进入门槛较高的环保细分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事环境监测的企业约有两百多家,大部分企业从事废气、废水、环境空气、地表水等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生产、安装、运营(含集成商)。其中,约有120家企业生产废气在线监测系统,约有80家企业生产废水在线监测系统。高端分析仪器主要被德国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占领,内资企业主要参与中低端分析仪器市场。因行业集中度较高,领先企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公司兼并收购成为扩张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目前行业已进入激烈市场竞争时期,同时部分地方和企业对设备要求低,也给低端、压价企业提供了市场。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得到很大发展,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但国产大型实验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我国大多数环境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基本属于中低档,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同时还存在低水平、生产重复;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自我研究开发能力低;配套生产能力较低等缺陷。

环境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行业成为环保产业中发展的重点,政府打造了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表明国家对于环境监测行业的要求已经从“十一五”的监测网络搭建阶段,“十二五”的“以污染源监测为主”的阶段转向“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正在迎来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预计“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设备销售将达760亿元以上行业增速对比“十二五”大约在25%左右,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元。环境监测仪器也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延伸阅读:

环境监测设备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环境空气及污染源废气

原标题: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潜力巨大 仪器市场迎来爆发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