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环保宣传教育作为环保工作的核心工作,将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逐步完善。那么,当前环保宣教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作为核心工作,环保宣教应该怎样加强?继昨日《厉害了我的环保宣教!陈部长为何要强调它是核心工作?》之后,今日小编和大家一起,继续对怎样推进环保宣教工作展开讨论!人人要做参与者的理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环保宣教怎样才能更接地气?点开这条看看他们想了哪些招

2017-03-20 08:42 来源: 中国环境新闻

把环保宣传教育作为环保工作的核心工作,将推动我国的环境治理逐步完善。那么,当前环保宣教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作为核心工作,环保宣教应该怎样加强?继昨日《厉害了我的环保宣教!陈部长为何要强调它是核心工作?》之后,今日小编和大家一起,继续对怎样推进环保宣教工作展开讨论!

人人要做参与者的理念需深化

作者:贺蓉(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虽然政府和企业信息公开正在稳步推进,但公众很少会主动登录环保部门网站,查看环保工作等信息。在环境知识不足和环保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虚假信息很容易乘虚而入,一些公众因此会信谣传谣。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逐步推向深入,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

公众容易被误导。虽然公众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面对环境问题时,一些人仍然会习惯性地袖手旁观和批评指责,而不会从自身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推动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此外,虽然政府和企业信息公开正在稳步推进,但公众很少会主动登录环保部门网站,查看环保工作等信息,对于环保工作的关注不多、热情不够。在环境知识不足和环保信息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虚假信息很容易乘虚而入,一些公众因此会信谣传谣。

企业对法律和政策学习领会不够。由于改革不断深入,法律相应修订,政策层出不穷,标准逐步提高,及时学习和掌握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对一些企业负责人有一定困难。也有企业存在技术更新速度跟不上标准提高和政策更新速度等情况,使标准、政策落地难度加大。

一些地方环保能力和水平不足。地方环保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部分人员存在能力不强、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情况,成为制约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

社会组织对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一些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不成体系,参与环保工作存在无序和盲目等情况,没有发挥其实际价值和意义。

面对上述新情况和新挑战,笔者认为,应通过宣、传、教、引的方法,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对策,逐个解决各项问题。

对公众念好“宣”字诀,主动出击,进行宣讲。要通过宣教使公众意识到每个人都应当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参与人。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单、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宣讲环保理念,普及正确的环境知识,介绍环保工作,化解公众的误会和矛盾。

对企业念好“传”字诀,主动沟通,进行传达。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环保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宣讲说明会和先进环保技术推广会。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环保培训,普及有关环保业务知识。征求企业对于标准和政策的意见看法,及时沟通,确保制定的环保规划、法规、政策和标准切实可行。

对地方政府念好“教”字诀,主动培训,进行教育。要建立环境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应成立环境教育机构,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聘用专业老师授课。要进行环保队伍环境知识普查,了解工作人员真实水平和薄弱领域,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不仅要对环保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还要增强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环境意识。

对社会组织念好“引”字诀,主动联系,进行引导。要有序管理环保社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主动引导活动方向。成立环境保护志愿者组织,引导志愿者从事有意义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而补充环保队伍,协助政府监督,解决环保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

在友好欢乐的环境里接受教育

作者:邹晔(浙江省开化县环保局)

新媒体时代的环保宣教,在符合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恰当使用“去规范化”的传播范式,以达到吸引注意力、刺激大众关注、唤起参与环保兴趣的目的。

如今,很多地方环保部门为提高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普及环境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环保工作,都积极借助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教工作。但如果宣传模式单一,不与时俱进,宣传内容长期以静态图文等形式呈现,就无法发挥宣教的软实力。

延伸阅读:

赴一场别样的旅行——参观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

小记者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探寻垃圾的秘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看懂环保与科技(图)

如何跟上新媒体传播的潮流?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宣教载体要跟上新媒体丰富多样的潮流。

很多地方环保部门虽然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但内容多以静态方式呈现。随着新媒体日益多样化,如果一直以单一静态的模式进行宣传教育,不拓宽新媒体的宣传渠道,丰富宣教载体类型,公众会逐渐丧失兴趣。尤其是很多环保宣教内容包含不少专业术语和复杂数据,容易让公众产生视觉疲劳。

此外,除了正在采用的单向传播模式,也要向融合传播、直播互动等新模式拓展。公众的眼光看哪里,地方环保部门就要在哪里做宣教工作。还要做到根据不同的宣教主题和内容,选择恰当的载体。

第二,宣教的内容要跟上新媒体鲜活、接地气的潮流。

宣教的意义主要是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环保工作,增强环境意识。但一本正经的文字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内容,很难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容易让公众产生不想看、看不懂等心理。所以,新媒体上的宣传内容要将说教转换为说服,专业的内容应通过鲜活、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公众喜欢听,愿意学,乐意用。

对于枯燥或难以理解的环境法律法规,应结合现实工作,编写成有趣的案例、故事等。同时,同一个主题内容在不同宣传载体上,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组织内容,既要适应载体特点,也要让公众易于接受。

第三,宣教模式要跟上新媒体传播范式的潮流。

环保宣教的内容纷繁复杂,包括常规新闻、政策解读、专题栏目等。在新媒体的宣传载体上,口号式的标语、模板化的写作、套用式的框架等模式,仅仅发挥了信息发布的作用,难以达到环境警示和教育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环保宣教,要引入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把公众放在宣教对象的主体位置,以满足公众获取环保工作信息的需要为己任。要从社会关注焦点、大众热议话题、环保工作计划等角度设置宣传主题,让公众在关注环境的同时,了解环保部门的工作,在答疑解惑中宣传环境知识。

此外,新媒体时代的环保宣教,在符合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恰当使用“去规范化”的传播范式,以达到吸引注意力、刺激大众关注、唤起参与环保兴趣的目的。同时,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把单向的宣教模式转变为互动的模式。让公众在友好欢乐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引导。

关键是要让群众看得懂

作者:沃飞(环境保护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通篇的专业术语、英文缩写,从形式上看虽然没有毛病,但对于很多公众来说,会觉得很遥远、很神秘。不解容易产生曲解,曲解可能引起误解,很多不满和错误观念会对环保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环保工作敏感而复杂,环保宣教作为对外的窗口,难免如履薄冰,以致产生一些不痛不痒、不温不火的空话、套话。

在笔者看来,要让宣教的内容真正走进人群、融入人心,除了必要的理性,还应多点感性,关键是要让群众看得懂。

一是别让数据过于冰冷。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但单纯的数据缺乏情感和人文关怀。不以公众认可的事实作为基础,不充分考虑公众的感官感受,仅仅用数据描述、拿数据讲理,这样的宣教显得苍白冰冷,最后冷却的是公众的环保热情。

二是别让专业用语带来陌生感。通篇的专业术语、英文缩写,从形式上看虽然没有毛病,但对于很多公众来说,会觉得很遥远、很神秘,主观上有被拒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不解容易产生曲解,曲解可能引起误解,很多不满和错误观念会对环保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别让结论表现过于无情。有些宣教内容只强调管理到位、排放达标、考核优秀,却没有充分结合群众的感官感受,可能会削弱群众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当然,环保宣教内容不能完全抛开科学数据和专业说明,但在环保宣教的方式上,要注重将科学理性与人文意识结合起来。在内容上要注重通俗,让公众看得懂;在形式上要多接地气,让公众乐于接受。

延伸阅读:

赴一场别样的旅行——参观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

小记者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探寻垃圾的秘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看懂环保与科技(图)

群众看得懂才能积极参与。比如黑臭水体,就是以群众感官判断为依据,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很多群众反映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大多能准确使用黑臭这个词,说明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群众看得懂才会全力支持。比如,山东省实行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虽然也是基于监测数据进行评判,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这样通俗的表达,方便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空气质量,拉近公众与环保的距离,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群众看得懂方能有效监督。离开群众监督,环保工作是自说自话。如河长制的实施,让公众知道党政领导对河道治理负责,这是对“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通俗诠释,也是发挥基层群众监督作用的有力措施。

有沟通才有良性互动

作者:赖正均(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人是社会的人,讲自己和听别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只有沟通才能真正做到良性互动、互相满足。生活如此,环保宣教也应如此。

要把环保宣教工作做实、做好,必须转变宣传教育的工作方式,在注重表达的同时,树立沟通理念。

表达和沟通是两种不同的宣教方式,表达只是单向意思的传达,而沟通则是表达和倾听的结合。表达往往是广播式的传授,说者强势,听者认同度低。沟通则是你来我往,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互相认同度很高,信息传播效果极佳。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环保宣教,往往只是注重表达,用专业名词解释专业名词,公众看不看得懂全靠自身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的表达,往往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笔者认为,环保宣教不应只是环保部门的广播站,而应该是一个沟通平台。不单要表达好环保部门的意思,还要充分倾听公众的声音,掌握公众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回应。在良好表达的基础上,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倾听。

一是用“心”倾听,即真正树立沟通的理念,拓宽倾听渠道,耐心听取诉求,用心搜集、整理、加工、反馈百姓需要的环保信息和知识。

二是用“数”倾听,即通过大数据了解百姓关注的是什么。大数据为环保宣教提供了精准读懂公众诉求的工具,只有精准听清公众诉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表达。比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当前互联网上公众检索热度较高的环保词汇是哪些,点击访问某些环保宣教内容的网民有没有特定的人群分布,什么时段环境新闻阅读量最大等。

三是用“手”倾听,即要动手互动,而不是单纯地把环保部门要说的表达完就万事大吉了。如今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都能及时留言,及时回复。且这些留言和回复都是点对点的,非常具体。如果能及时且通俗地回复,就能很好地增强受众的黏性,让公众喜欢跟你讲,喜欢跟你互动。

总体来讲,人是社会的人,讲自己和听别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只有沟通才能真正做到良性互动、互相满足。生活如此,环保宣教也应如此。

开门话环保是宣教实招

作者:李学辉(湖北省巴东县环境监测站)

让公众参与一次监测活动,或者参加一次环保会议。这样可以切实参与到环保工作一线,更直接地接受环境保护教育。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单纯说教、强硬灌输好得多。

现在,不少地方的公众都可以预约参观当地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等,且现场还配备了专业讲解员,对垃圾处理厂的作业流程、环境监测资料、污染治理措施等进行讲解。

笔者认为,这种开门话环保的方式,是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宣传环境保护的一个实招。

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经常引起周围居民的抵触,开放的目的之一,是让市民了解垃圾处理的复杂过程,从而使市民自觉形成环境意识。另一个目的则是让市民实地监督,如果市民发现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污染问题,可随时提出异议或进行举报。

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打开大门,邀请公众参观,公开自己在加强污染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有力措施,面对面解答公众忧虑,消除公众对企业的偏见。

当然,仅靠走马观花的参观还远远不够。现在,一些曾被视为污染大户的企业已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推出工业旅游项目,让公众置身现场,体验环境优美的厂区厂貌,参观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生产线和完备的污染治理设施,此举值得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可以打开大门让公众参观,环保部门也可以向这些企业学习,采用新方式,开门话环保,让公众参与一些实际的环保工作,从中了解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接受环保教育,为宣传环保工作、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全面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让公众参与一次监测活动,或者参加一次环保会议。这样可以让公众切实参与到环保工作一线,更直接地接受环境保护教育。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单纯说教、强硬灌输好得多。

延伸阅读:

赴一场别样的旅行——参观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

小记者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探寻垃圾的秘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看懂环保与科技(图)

要跟上新媒体时代潮流

作者:睢晓康(河南省安阳市环保局)

环保宣教被称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四轮驱动之一,为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不可否认,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环保宣教在一些地方出现弱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保宣传教育方式老化,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比如,一些刊物介绍的环境知识陈旧过时,还有的宣传活动就是设立咨询台做个秀场,草草了事,形式主义有余,实际功用不足。

二是环保宣教手段僵化,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温不火。每年习惯性地在几个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开展一些宣教活动,活动内容枯燥乏味,激不起参与者足够的热情。

三是过于保守,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报喜不报忧。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绕着走,甚至掩耳盗铃,不做正面回应。这在新媒体时代凸显出更大的弊端。

四是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宣教与执法相脱离,与中心工作相脱离,导致社会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比如环境污染有奖举报、随手拍等活动,重承诺轻兑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保宣教的作用。如今,国家层面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为环保宣教注入了新鲜血液。新媒体时代,也给环保宣教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现在的环保宣教不缺乏工具、不缺乏手段、不缺乏受众,如何抓住机遇最终适应新媒体时代,是将宣教作为核心工作加以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

针对党政领导强化宣传教育

作者:刘贤春(安徽省肥西县环保局)

全社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做好基层环保又是大环保企稳向好的基础,夯实这两个基础,就能产生1+1>2的效果。笔者结合从事基层环保宣教工作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抓住关键少数。党政领导干部是地方环保影响力的关键,抓住这一关键少数,就抓住了基层环保宣教的核心。要定期开展环保教育培训,覆盖各大班子领导和机关、乡镇、园区干部。要善于借台唱戏,借力发力。可借助地方党政开设的领导干部大讲堂、常委读书班、中青年干部能力强化班等较大教育培训平台,邀请权威专家授课,重点进行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前沿理论等教学培训。有条件的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干部远程环保教育,或与院校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实行年度成绩学分制考核。

抓住制度创新。国家和地方层面应明确社会环境教育主体,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明晰、上下贯通、机制顺畅、管理有序、实施科学的教育格局。分级建立环保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解决环保宣教人才资源不足问题。建立环境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环境教育涉及的大量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延伸阅读:

赴一场别样的旅行——参观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

小记者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探寻垃圾的秘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看懂环保与科技(图)

原标题:环保宣教怎样才能更接地气?点开这条看看他们想了哪些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