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资源八成以上不能饮用?雾霾迟迟不散是因为“核污染”?手机基站越多辐射越大?这些通通都是谣言!
随着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关注,网上时不时传出耸人听闻的环保言论博取公众眼球,环保部门则四处“灭火”,牵涉大量人力物力。
通过环保科普,提高公众的甄别能力,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近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这份文件相当于我省环保科普的顶层设计,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为切入点,通过科普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等常用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回应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公众环保素养。
环保宣传教育首提为环保核心工作
环境问题是一个公共利益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污染者,每一个人也可以是保护者。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唯有共治才有共享。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公开表示:过去环保的宣传教育不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今年在部署2017年环保工作的时候,专门把环保的宣传教育作为我们环保工作的核心工作。陈吉宁表示,将从制度保障、环境宣传教育、信息公开、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的引导发展和依法管理四方面,推动新一年的环保工作。
据陈吉宁透露,环保部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已经共同出台和制定《关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6-2020)》,对“十三五”的工作做出整体安排,就是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我们积极利用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环保信息、工作举措和进展。另外我们也有几个大的活动,包括“六五环境日”纪念活动,中国生态文明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等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来。
环保科普浙江先行领跑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就在陈吉宁部长答中外记者问当天,浙江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浙江将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保科普工作机制,形成联合、联动、共享的环保科普工作格局。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环保科普作品;打造3-5个全省性环保科普品牌活动;创建一到两家国家级环保科普基地;政府与公众互动互信不断增强;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全媒体科普传播模式;公民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水平明显提高。
就在去年12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协三部门联合发布《浙江省科普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3%,科普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据悉,2015年浙江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21%,高于全国的6.20%。
前后不过3个月,这两份重磅文件的相续出台,将我省环保科普工作推倒了新高度。
事实上,环保工作不仅是公众印象中的专业性极强的抓偷排漏排企业、制定行业排放标准,也有“走下神坛”贴近公众生活、回应社会公众热点的责任。
重点人群与重点工作有哪些?
这份《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不难读,对于重点的科普人群和科普工作都做了详细划分
重点工作包括:1、繁荣环保科普作品创作;2、积极开展科普活动;3、搭建环保科普资源共享平台;4、加强环保科普基地建设;5、推进环保科技资源开放;6、利用全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7、加强环保科普人才队伍建设;8、大力推进环保科普信息化建设。
同时,加强青少年环保科普工作,持续开展面向农村农民的环保科普工作,加强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环保科普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环保知识培训。
浙江现有4家“国字号”环保科普基地
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是经国家环保部认可、向公众普及环保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素质的场所,具有公益性和示范性。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公众素质的提高,对环保知识科普的质量和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部分地区存在的科普能力薄弱滞后问题凸显了出来。
截至目前,浙江已经有杭州西溪湿地、浙江自然博物馆、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共4家“国字号”环保科普基地,共有省级绿色学校1663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40个。
原标题:环保科普先行领跑 浙江出台环境保护科普工作意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