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土壤知识被印上邮票,土壤学长大了;当土壤学家被印上邮票,土壤学被尊重了;当土壤保护理念被印上邮票,土壤学变得重要了。这一些列的行动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土壤修复行业,并且唤醒人们对土壤污染的重视。期待中国土壤科学家、土壤科学理念、土壤学知识也能通过邮票这一方寸载体得到最为广泛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人物> 正文

一大波美图袭来!邮票上的土壤学 带你领略全球土壤邮票美景

2017-02-28 10:36 来源: 《今日科苑》 作者: 陈能场 张晓霞

导 读:当土壤知识被印上邮票,土壤学长大了; 当土壤学家被印上邮票,土壤学被尊重了;当土壤保护理念被印上邮票,土壤学变得重要了。这一些列的行动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土壤修复行业,并且唤醒人们对土壤污染的重视。

期待中国土壤科学家、土壤科学理念、土壤学知识也能通过邮票这一方寸载体得到最为广泛的传播。

为了防止收件方到付不付的行为, 预付成为必须。1837年,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爵士(Sir Rowland Hill)的建议,即信件由预付的信封和预付的邮票组成,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38年在英国诞生,1840年5月6日,这枚印着英国女皇头像的邮票开始投入使用。价格只有1便士,由于是用黑色油墨印的,后人便将它命名为“黑便士”邮票。

40年后的1878年,大清邮政也发行了中国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体现 “龙文化”及其背后显露出的世界列强攫利中国的沉重历史。

随着邮票的日益大量使用,邮票上的图案便开始承载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使命和理念,甚至被誉为国家名片。方寸之间的邮票被赋予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到了20世纪30年代,邮票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科普传播途径,如公共健康和环境问题、乳腺癌、吸烟、艾滋病毒/艾滋病和气候变化等。

当然,随着科学和技术的日益发达,邮票也成为敬重、纪念和瞻仰科学家的有效途径,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被印上邮票而为众人敬仰。土壤学也不例外,这些邮票上与土壤学相关的科学家成为土壤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一、邮票上的土壤科学家

1883年,俄罗斯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Vassilii Vasilevich Dokuchaev)在其博士论文《俄罗斯的黑钙土》(The Russian Chernozem)中提出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陆地年龄(时间)等5种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发生学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土壤学的开始;1840年,德国植物营养学家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提出了植物矿物质营养学理论;加上之后英国约克郡农民汤普逊(H.S.Thompson)和英国皇家农学会的顾问化学家韦(J.T.Way)的“土壤吸附—交换学说”,以及黑尔里格尔和惠尔法斯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的生物固氮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土壤学的四大支柱。道库恰耶夫和李比希因其巨大的科学贡献被印上了邮票。与土壤相关的科学家还有德国自然科学家、现代地质奠基人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法国农业化学奠基人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de Lavoisier,1743—1794),英国自然科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美 国 海 洋 生 物 学 家、《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07—1964)等人。

二、邮票是土壤学知识的传播途径

邮票也曾成为土壤学知识的传播途径。1978年,葡萄牙邮政局发行了一套四张的土壤剖面图邮票。分别为面值4.00盾为地中海红壤、5.00盾为花岗岩、10盾为淋溶土、20盾为肥沃的黑土。

卢森堡发行了一张0.85分的土壤生态系统邮票,邮票中生动地画出了阳光、风、蒲公英及其根系、蚯蚓、土壤生物等内容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三、邮票上的土壤和环境保护理念

邮票很成功地用来传播土壤科学理念。

1、土壤保持

1930年美国发生了世界震憾的“沙尘暴”。随后美国水土保持运动。1959年8月26日,美国发行4美分邮票,上面写着《土壤保持》,该邮票用于表彰农场主和牧场主推动了土壤保持。

这张邮票设计得归功于那些在土壤和水中、成功养殖和牧场保护作出重要的贡献的人。邮票的主题是等高线耕对于农耕和饲养牲畜的重要重要性,反过来,农业和畜牧业对于市区的重要关系,邮票描绘了房子、谷仓和其他农场建筑,牛在封闭区域内放牧。背景是一个池塘。远景是一个城市的天际线,代表城市地区对土壤的产品的依赖性。

发布日期:1959年8月26日

邮资值:4美分

纪念意义:土壤保持

2. 反对土壤污染

到了1970年,美国土壤污染严重,因此出版了这张邮票1970年“拯救我们的土壤”的“地球与小麦”面值6分彩色邮票

反对污染的系列邮票,包括拯救我们的土壤、空气、水体和城市四张。该张邮票旨在促进拯救我们的土壤。

主题:地球和小麦

发布日期:1970年10月28日

邮资值:6美分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3. 中国的环境保护邮票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联合国会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我国邮电部在1988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行了T127"环境保护"邮票。 1988年联合国提出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只有把环境置于首位,才能使发展永远持久!"4枚邮票重点宣传了"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防治噪声污染"四个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保内容。本套邮票共四枚,构图基本相同,画面中心是地球,地球上呈现的景象表示生命赖以存在的环境,画面右侧为一只手,正在拒绝和防止来自外部的污染。

第一枚"保护土壤环境"选用绿色的大树和草地代表土壤,人类的手阻挡住了外来的污染。

第二枚"保护大气环境"选用蓝天和白鸽作为代表,人类的手挡了浓烟的侵袭。

第三枚"保护水环境"选用碧绿的水和鱼儿为代表,人类的手阻拦了黑色的污水。

第四枚"防治噪声污染"选用夜晚的星空体现安静的环境,人类的手保护着优美的环境不被噪音侵害 。

4. 1984年“水土保持”美分五彩邮票

发布日期:1984年2月6日

邮资值:20美分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这张邮票旨在“促进水土保持”。该张邮票的设计认可了联邦政府、州、地方政府联合减轻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的努力50周年。过度放牧和薪柴采集使得大片土地成为干旱土地,导致沙漠和沙漠般的状况的蔓延。随着枯竭和污,世界各地的水供应受到威胁。更好地利用土地,保护关键流域的植被,节约用水和循环利用是其中一个解决办法。

5.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二十周年》邮票

1992年6月5日,为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届会议召开20周年,邮电部特发行纪念邮票一套。

邮票画面的主体形象是一枝洁白的鲜花,它扎根于一片洁净的土地上;蔚蓝色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中鸟儿在飞翔,绿色的丛林里传来美妙的音乐,快乐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整个图形是一个地球的形状,花叶、花茎与地球的经纬线巧妙组合,象征纯洁美好和谐的理想世界。设计者通过对理想世界的描绘,表现了环境保护的四大内容: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防止噪声污染。

发行过土壤相关邮票的还有澳大利亚、南非、土耳其、荷兰等国家。

1. 澳大利亚

2. 南非邮票(土壤保持)(1985 Save the Soil MNH Stamps from South Africa (Transkei))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3. 土耳其(土壤流失)

4. 荷兰(土壤污染)NETHERLANDS - CIRCA 1991: a stamp printed in the Netherlands shows Soil Pollution, Threats to the Environment, circa 1991

5葡萄牙

6. 泰国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7. 美国

邮票在作为邮资的同时,作为文化载体在科学传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便对于100多年前才诞生的现代土壤学,土壤学家、土壤科学知识以及土壤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得以在邮票上进行传播,这不仅丰富了土壤学的文化,也从邮票内容上展示了人类对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如今地球承载着70多亿人口,预计到2050年人类人口将达到90亿,资源、环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土壤圈作为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核心,土壤安全在粮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健康以及气候变化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们期待邮票能作为传播载体传播更多的土壤污染、土壤健康乃至土壤安全等内容。

其他: 首日封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名言

延伸阅读:

观点陈能场:八个和一个的故事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原标题:陈能场等:邮票上的土壤学|文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