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进贵州省清镇市青龙村,春日阳光下的东门河沿岸,充盈着宁静的绿色,曾经被重金属汞污染的土地现已树木林立,生枝发芽。青龙村仅是贵州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成功案例之一。
近年来,贵州省根据本地重金属污染特点,对重金属污染防治进行了有益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历史遗留废渣,防治重金属污染水源地,同时还形成了成熟的相关制度、标准和技术指南,为进一步治理重金属污染积累了经验。
六盘水大湾镇利用原位修复技术开展实施铅锌重金属综合防治工程。上图为治理前,下图为治理后。 岳植行供图
历史遗留废渣问题复杂,综合施治
对汞渣进行固化处理,开展涉汞尾矿库地质环境综合整治
据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肖唐付介绍,贵州伴生矿特别多,加之传统采冶技术落后,导致贵州重金属污染具有复杂性、治理难度大、见效慢等特点,给治理带来困难。贵州省环保厅污防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长期的资源开发中,贵州遗留了大量废渣,而当初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企业大多为濒临破产的老国有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理成本,并且,废弃矿山或矿场地处边远山区,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导致废渣污染问题较复杂,也给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隐患。
比如,铜仁市万山区,曾经是辉煌的“中国汞都”。今天,在结构转型、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当地许多汞矿停产倒闭,留下漫山遍野的含汞废渣。万山区的梅子溪村便是当地遭受汞污染的区域之一。
自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安排重金属专项治理资金,用于梅子溪村生态修复治理。对梅子溪村残留的汞渣进行固化处理,并开展对涉汞尾矿库地质环境的综合整治,完成万山矿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汞渣堆场综合治理工程。
其中,投资1.2亿元的万山汞矿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曾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复支持,并对矿山公园周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治理后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梅子溪村含汞土壤汞元素含量下降80%,农田土壤汞污染得到有效修复,环境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铜仁市重金属污染和治理方式具有典型性,去年,被列为6个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将在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总结经验,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记者了解到,铜仁市政府为配合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目前编制完成了《贵州铜仁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近日颁发的《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贵州土十条”)明确,铜仁市将在地方立法、政府规章、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2020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技术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贵州省共投入约6亿元资金开展历史遗留污染治理,治理重金属废渣约600万吨,恢复受污染土地近2000亩。
严防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风险
组织专家论证治理方案,尝试分区分类治理,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100%达标
贵州还通过严控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预防重金属威胁水源地安全。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作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区域。
贵州省荔波县播荛乡和甲良镇位于县城饮用水源备用水源地上游。在这两个乡(镇),20世纪80年代,部分村民曾使用落后的土法工艺炼砷,产生的废渣堆放在荒坡、沟谷和洼地中,严重威胁了饮用水源地安全。
由于砷渣污染治理在贵州没有先例,省环保厅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治理方案,尝试进行分区、分类治理。
黔南州监测站监测报告显示,雨污水收集池中总砷均值大幅下降,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处理效率为95.5%。有效控制了含砷污染物进入周围环境,防止重金属对饮用水源、灌溉水源及荔波风景名胜区水源的污染。
“功夫不负有心人”,贵州对全省水源地进行重金属污染防治,有效控制了土壤及水源地污染风险。目前,贵州省地市级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共25个,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为100%。另外,地表水国控断面8个,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也达100%。
延伸阅读:
东方园林联合体中标贵州45亿PPP项目
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持久 防治只需牢记24个字
提供标准和技术指南
规范渣场建设,组织场地修复,颁布技术标准指南,建立省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库
贵州通过重金属污染防治几年实践,形成、制定了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南。
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告诉记者,2014年编制出台的《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是基于国标又严于国标的。从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封场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全过程,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行为进行管控。在合理选址的基础上,从设计到封场全周期、各阶段提出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标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既能够满足工业化进程发展的需要,也适应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铜仁灯塔工业园区率先严格按照这项标准,建成了公共锰渣库。通过大容量、高标准、规范化公共渣库的集中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防止企业各自建设渣库导致形成多处污染源带来的环境风险。
不仅渣场需要规范建设,渣场清理了,其污染场地也需要修复。去年,贵州省环保厅组织中科院、贵州大学等单位,总结毕节市铅锌冶炼废渣治理工程经验,编制完成了《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降低环境风险为主导,提出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以原位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理原理、基本治理路径、技术组合和相关工程技术指标。
依据《指南》,贵州先后实施了“六盘水钟山区大湾镇山根脚铅锌废渣治理”等19个铅锌废渣原位修复项目,治理面积约33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贵州环保厅建立了省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库,搭建“贵州省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网”交流平台,专家组成包括北大、中科院、环保部规划院等专家教授。
除此之外,贵州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推广。比如,推广电解锰行业无铬钝化和电镀行业无氰电镀工艺;开展了锰渣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完成废汞触媒回收企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建成了低温热解含汞土壤设备。
“贵州土十条”提出,将积极开展适用技术试点。分别在贵阳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等地以汞、镉、铅、锑、铊等污染土壤为重点,开展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
加强执法监管
关停淘汰百余家涉重金属落后产能企业,对新上项目实行等量减量置换
防治重金属污染,离不开严格执法。几年来,贵州省环保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衔接配合,形成合力,打击重金属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活动。环保部门配合统计部门打击涉重金属企业产品产量虚报行为,推动建设电镀行业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完善三级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监控、监察体系,重金属环境风险防范水平进一步提高。
贵州在全省28家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审核。当前,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清洁生产审核率为100%,新、改、扩建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率为100%。
近年来,贵州省关停淘汰百余家涉重金属落后产能企业,以“铅、汞、镉、铬、砷、锰、锑”7个元素为防控重点,出台了《涉重项目重金属排放总量“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审核方案》,对没有明确总量来源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从源头上控制重金属新增排放量过快增长。
“贵州土十条”指出,将严格监管主要排放污染物为镉、汞、砷、铅、铬、锰、锑、铊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要求建设单位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
今年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与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化工、焦化、电镀、电子废物拆解等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开。
今后,环保部门将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指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向社会公开。
延伸阅读:
东方园林联合体中标贵州45亿PPP项目
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持久 防治只需牢记24个字
原标题:贵州破解重金属污染治理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