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上游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纷纷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资本游戏,还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谋得一席之地的中小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与日俱增的压力。在已有的业务范畴上精细化专业化已经成为结束快速粗放扩张模式的后发展时代里水处理企业的必然趋势。工业废水零排

首页> 水处理> 工业废水> 市场> 正文

水处理行业新宠“工业废水零排放”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2017-01-06 08:51 来源: 宇墨Umore 作者: 王思齐

近年来由于污水处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上游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纷纷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资本游戏,还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谋得一席之地的中小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与日俱增的压力。在已有的业务范畴上精细化专业化已经成为结束快速粗放扩张模式的“后发展时代“里水处理企业的必然趋势。

工业废水零排放在这种环境下被推上了前线,尤其是在今年初北京沃特尔水技术公司在凭借华能长兴电厂的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成为第一个获得“全球年度最佳工业水处理项目大奖”的中国环保工程公司之后,我国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报道屡见不鲜。如此发烧的“零排放”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

零废液vs零废物

什么是工业废水零排放?这个概念在中文语境里容易产生歧义。目前比较明确对此概念给出定义的国家标准GB /T21534-2008《工业用水节水术语》将零排放定义为“企业或主体单元的生产用水系统达到无工业废水外排”,但这个定义并不够准确。国内对此的理解分为两派——废液零排放和废物零排放。若参照英文表达zero liquid disge, 更受公认的说法为废液零排放。

之所以纠结于概念,是因为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现行的零排放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工业废水中的溶解物结晶,然后将经过处理的水资源重新用于生产过程或者其他用途。至于另一项副产品废渣,则根据对概念理解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关注废渣也并非吹毛求疵。废液零排放相对于普通方式减少了水消耗是肯定的。但“零排放”如果只是转嫁了污染,那么“零排放”是不是值得欢欣鼓舞就必须打上问号。

废渣去哪了?

无论零废液还是零废物,无废液是共同的。处理过的水进行回收利用,那影响回用的成分就理所当然出现在废渣中。除了可以直接资源化的成分,废渣常用的处理方式为蒸发塘及填埋。但无论哪种实际上都不是终端处置方式。

虽然填埋依然是我国垃圾主流处置方式,但对于“零排放“这样显然是对于环境效益有更高要求的处理技术,如果只是到这一步其实并不算走完了全程。因为零排放工艺的废渣具有极强的溶解性,在填埋的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比如煤化工的副产品杂盐因为成分复杂是作为危废处理,且其产量极大,但目前却没有相应的危废中心对此进行处置。

国内的成功经验中也有很多对于废液提盐再利用的案例,比如内蒙古乌海能源蒙西煤化公司年生产混盐产品2660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废渣的处理问题,也直接带来了收益,可以反向弥补零排放处理设备的高成本带来的经济顾虑。

难度大,成本高

抛开对废渣处理的诟病,单纯的废液处理零排放也并不容易。工业废水一直以浓度高,成分复杂且来水不稳定等特点有较高的处理难度。作为“终极boss”的零排放,苛刻的要求也带来更大的处理难度。处理难度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处理过程中的能耗的增加。这也为零排放的必要性打上了一个问号。

除了技术难度的制约,零排放的处理成本高昂也是最关键的限制因素之一。无论是传统的蒸发结晶还是现在流行的正渗透或者纳滤技术,造价都不菲。此外,由于零排放的高标准,企业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客制化处理,也会无形中提高处理成本。

国际经验的启示

虽然零排放的实现难度很大,但近年来却一直受到国际上的持续关注。欧美以及澳洲等地都有很多成功运行的项目。美国在70年代由于工业废水影响河道水质而强制规定了必须实行零排放,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零排放政策法规。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也是因为政策规定而强制执行的。由此可见,政策对于零排放的导向作用非常突出。

此外,上述国家更加完善的用水和排污收费制度以及环境监察制度,也增强了零排放的经济动力。经常被诟病水环境的印度,也由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下的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出台了对于污染企业零排放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指导文件,为大规模的推广零排放保驾护航。

但在我国现行的政策背景下,并没有为工业废水零排放提供足够的强力保障,再结合较低的工业用水定价、排污收费和并不完善的监察制度,企业对于主动实现零排放的动力其实远远不够充足。在政策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应该是一味追求零排放,而是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在我国零排放还不具备大规模商业推行的条件,也不适合作为一刀切的标准,更多的是企业出于企业责任或者需求的自发行为。

大胆尝试,小心推广

2016年第二届全国工业废水零排放高端论坛的议题中也反映了零排放不是我国现阶段最紧迫需求的事实,追求更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方式才是符合国情的一帖处方。零排放是先驱的水处理企业为了应对更高的环境标准的一次有意义的大胆尝试,这非常值得肯定。除了前文提到的华能长兴电厂之外国内也有很多零排放的成功实践,这也非常令人欣喜,但工业废水零排放还远没有到需要发烧的地步。企业用户以及相关从业企业也需要在欣喜之余保持冷静,结合自身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审慎进行零排放的实践,不盲目追求零排放这个金光闪闪的招牌,不要让工业废水零排放沦为一场概念的游戏。

延伸阅读:

辩题丨现阶段推行工业废水“零排放”可行吗?

【分析】2000亿元/年的工业废水零排放市场 你知道吗?

原标题:工业废水“零排放”的冷思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