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应对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的新一代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的设备与工艺,这些工艺和设备应该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有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专业名词,你都知道多少,本文详解海绵城市涉及到的各种工艺、技术与设备,详见下文。延伸阅读:【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年终总结之“海绵城市”那些事 图解工艺、设备与技术

2016-12-23 13:55 来源: 管廊建设

海绵城市,是应对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的新一代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的设备与工艺,这些工艺和设备应该如何搭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有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专业名词,你都知道多少,本文详解海绵城市涉及到的各种工艺、技术与设备,详见下文。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术语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低影响开发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设计降雨量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时,单位汇水面积上所需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不包括雨水调节容积)。

雨水调蓄

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雨水储存

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削减径流总量,以达到集蓄利用、补充地下水或净化雨水等目的。

雨水调节

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也称调控排放。

雨水渗透

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

断接

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

雨水收集回用

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降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宜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

面源污染

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

初期雨水径流

一场降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

雨水滞留

将雨水存储下来予以入渗、蒸发蒸腾的过程。

雨水滞流

将雨水存储下来慢慢排放的过程。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下垫面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土壤渗透系数

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流量径流系数

形成洪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雨量径流系数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径流污染控制量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而需要处理的初期径流水量。

雨水入渗滞留控制量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而需要入渗和滞留的雨水量。

雨水滞流控制量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外排洪峰流量控制目标而需要滞流的雨水量。

径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而需要控制的净降雨厚度。

径流污染控制系数

径流污染控制量与径流污染控制降雨厚度与总汇水面积乘积之比。

汇流时间

汇流时间是汇水面汇流时间和管渠流行时间之和。

下沉式绿地

用于蓄存和入渗雨水,并且标高低于周围汇水区域的绿地。下沉式绿地一般不需更换填充土壤,不设置砾石层。与雨水花园相比,其雨水入渗和滞留能力较弱。下沉式绿地一般低于周围汇水区域100~150mm。

透水铺装

透水路面最上部的透水层。主要包括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等。

生物滞留设施

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以及微生物系统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人工设施,包括入渗型、过滤型和植生滞留槽三种类型。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植被草沟

一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包括排水型和入渗型两种类型。

雨水储存设施

储存未经过处理的雨水的设施。

水质预处理设施

为满足低影响开发设施进水要求,用于初步处理雨水径流的设施。

清淤立管

与地下穿孔管连通,用于清除穿孔管内淤积泥沙的立管。通常用于带地下穿孔管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中。

蓄水模块

可任意拼接的成品雨水储存设施。其优点是可拼接成任何形状、任意容积、耐腐蚀、集存水和排泥于一体。

透水垫层

透水路面中用水存储雨水的级配砾石层。

保护层

绿色屋顶中置于防渗层上,用于防止植物根系刺穿防渗层。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台坎

植被草沟中用于降低雨水流速并滞留(流)雨水的砾石挡水层。

入渗设施

用于使雨水分散并被渗透到地下的人工设施。包括渗透井管、入渗池、渗透洼地、渗透沟等。

渗透井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

渗透雨水口

具有入渗雨水、截污、集水功能的一体式集水口。

渗透检查井

具有入渗雨水和一定沉沙容积的管道检查维护装置。

集水渗透检查井

具有收集、入渗雨水工程和一定沉沙容积的管道检查维护装置。

观察孔

用于观察入渗设施和过滤设施运行状况的检视装置。

过滤设施

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质过滤雨水达到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的低冲击开发设施。包括过滤池和过滤槽两种类型。

滞留(流)设施

通过滞留或滞流雨水、沉淀等方式达到低冲击开发目标的低冲击开发设施。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小口出流

滞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湿地中排放蓄存雨水的出流装置。其可以为滞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湿地腾出下一次暴雨的滞留(流)空间。

前池

滞留(流)塘和表面流雨水湿地中的沉砂池。

深水通道

表面流雨水湿地中用于保证旱季水量的深水区。

断接

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办法。

泥沙分离设备

利用旋流来分离地表径流中的沉淀物、悬浮物和油脂从而实现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的附属设备。

过滤设备

利用滤网、滤布或介质过滤雨水径流中的泥沙及悬浮物从而实现低影响开发面源污染控制目标的附属设备。

流量控制设备

根据水力学及空气力学原理控制水头/流量曲线,使得其在低水头时保持较大流量,而随着水头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流量无明显增加,从而实现限流的目的。

分流设施

在离线型低影响开发设施中用于截流初期径流的设施。

试点海绵城市

2015年第一批

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西咸新区。

2016年第二批

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青岛市、珠海市、深圳市、三亚市、玉溪市、庆阳市、西宁市、固原市。

建设海绵城市

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

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延伸阅读:

【干货】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2016最全盘点

【视野】5个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看他们怎么玩转海绵城市

原标题:年终总结之“海绵城市”那些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