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7日举办的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凌江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战略》为主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情况。凌江指出,近十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规模以10万亿元到30万亿元的发展速度快速进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目前发达国家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评论> 正文

凌江: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存在两种增长模式

2016-12-08 13:40 来源: 点绿咨询

在12月7日举办的第十届固废战略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凌江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战略》为主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情况。

凌江指出,近十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规模以10万亿元到30万亿元的发展速度快速进行。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目前发达国家处于成熟期,而中国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产业处于快速增长前期初期。德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在66%左右、我国大陆大约在2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空间相当大。

凌江提出,欧盟2014年提出工业固体废弃物“零废弃”的概念,日本提出到2020年资源生产率达到每吨42万日元,我国内陆也正在做努力,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法律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欧盟由基于全生命周期概念的法规管理体系设计,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和日本相比,我国在管理方式上有较大差距。

日本2000年将固体废物做为可利用资源进行管理,废物管理由安全处置向废物经济转变,整个管理机制由政府主导、经济调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1970年是日本的环境元年,在这一年日本通过了70余项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由工业重污染地区向环境友好转变。

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大陆地区仍有一些差距。

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设立技术创新,而我国目前也面临了很大的环境机遇。

同时,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1.我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较大,产业发展滞后。

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影响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环境风险长期存在。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约是综合利用量的1.7倍,近四成工业固体未被利用,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堆存总量近600亿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环境风险较为突出。

3.固体废物利用不足导致资源浪费。我国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

4.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处理成本占工业企业运行成本的8%-10%。2014年处置、贮存的12.5亿吨工业固体废物,预期处理成本2625-3875亿元,相当于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27%-40%。累计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超过300亿吨(不包括废石),总占地超过105万公顷,是2014年新批准建设用地的26倍。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发展存在以下两种增长模式:

惯性增长模式

在现有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下,部设置源头减量和资源的特别措施,资源化利用产业市场自主发展;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达到“天花板”、钢铁产量达到峰值10亿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5%。

低速有限增长模式

资源消费以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实施煤炭、金属资源消费调控:到2020年煤炭消费27.2亿吨、原煤产量36.3亿吨;粗钢产量8亿吨、铁矿石原矿产量9.8亿吨、十种有色金属表观消费量约5000万吨。2020年后煤炭、金属资源消费量进入平台期。

现阶段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吨战略目标及发展路线为:

2020年:资源化利用总体规模显著扩大。

资源消耗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工业增加值实现稳定相对脱钩,初步形成促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充分资源化的管理机制,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活模式绿色转型。

2025年:资源化量质双提升。

形成灵活配置的固体废物资源化产业市场;将含有重要战略资源的工业固体废物纳入资源储备战略,改善我国战略资源采储比,重点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30年:废物与资源统筹管理。

工业固体废物成为“新型矿山”,实现精细分类资源化,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达到国际水平。

而现阶段,我国应建立资源环境统筹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实现生产者责任、经济调节手段、资源循环倒逼机制、技术标准规范;实施资源环境统筹战略,实现绿色矿山、绿色制造、清洁能源;优化资源化产业布局,实现“三级循环”、就近利用、产业聚集;强化高值化综合利用科技制成,实现科技专项、产业示范推广目标和任务。

我们目前重点策略是应补齐顶层设计短板,优化政策环境;优化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战略。

延伸阅读:

焚烧发电成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新宠

原标题:凌江: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存在两种增长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