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处理一直是我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一大难题。目前,在我国运行的一百多个餐厨垃圾项目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项目在正常运行中,其余的项目因或多或少的难题而“搁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相应的对策又有哪些?在“2016年固废战略论坛”现场,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先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解答,并提出了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创新工艺与模式。
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王凯军
中国餐厨垃圾行业概况
餐厨垃圾行业在我国很受重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它与地沟油等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从2010年开始,每一个关于餐厨垃圾的文件都是由国务院办公厅直接发布。据统计,我国现在开展的118个餐厨处理项目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得到了发改委的资金支持。这说明,餐厨垃圾这个行业是受到了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推动的。从十二五期间规划的投资三万吨餐厨垃圾到十三五规划的五万吨中可以看出,餐厨垃圾的市场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
厌氧消化与好氧消化技术
解决餐厨垃圾最主要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要使垃圾无害化;二是要解决地沟油的问题;三是要使垃圾资源化。目前,我国所拥有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和好氧消化技术两种。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讲,76%以上的项目采用的都是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技术相比好氧技术受到受大家追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用厌氧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产生可再生能源沼气;二是厌氧技术的处理成本相比好氧技术也比较低。而好氧的技术路线相比厌氧技术,投资运行成本比较高,但它是也同样可以解决目前的餐厨问题,而且工艺路线相对简单。
中国餐厨垃圾行业的节点与契机
根据报刊上提到的数据,在一百多个项目中,只有不到20%是在正常运行的。其余的项目都因为或多或少的难题而运行不下去。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在初期建设的时候,各大企业一哄而上,在设备选择上尤其是预处理设备上还没有经验,导致后期的问题比较大;
二是,有的项目,即使选了好设备,但是系统匹配不行;
三是,在运行上没有经验,餐厨垃圾的产物复杂,可能包含沼气、生物柴油甚至肥料。这样的产物涉及多个专业,所以对一些刚刚步入餐厨垃圾行业的公司来讲,很难把握好整个行业。
正是因为这样现状,王凯军认为,这是餐厨垃圾行业重组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现在数十个项目因为难题而“搁浅、瘫痪”,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大型的企业或者资金充足的投资方可以和专业的技术性公司好好配合,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市场契机。当然,能抓住这个契机的前提,是要了解并掌握住这个行业复杂的技术。
中国餐厨垃圾行业的难题与解决办法
厌氧技术净输出量低
虽然厌氧工艺会在过程中产生能源,但实际上,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是消耗能量的:高温蒸煮提油和高温发酵,所以厌氧工艺的项目净输出其实是非常低。所以行业在选择技术路线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处理技术路线所带来的回报,不能盲目的依赖厌氧技术路线所产生的能源。
系统酸累积和氨氮抑制
第二个难题是技术上的,是关于餐厨垃圾的固体组分是否进发酵罐,以及是厌氧提油还是固向提油的决定。据统计,全混发酵能提高20-30%的沼气产量,但是它的负荷比较低,很多研究讲餐厨垃圾的负荷只有到三公斤,而采用水负荷,能到十公斤,所以投资的系统就比较复杂,并且不能取得很高负荷的意识。因为氨氮是餐厨垃圾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同时,稳定性下降,容易引起系统的酸积累和氨氮抑制。
产品的去向未解决
还有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去向:脱水之后的沼渣沼液去哪里?轻物质去哪里?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这些技术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王凯军也提出了四个改变和一个延伸。
第一个改变,要改变提油工艺,省略打浆环节。固体物质不提油,油脂仅从液相提取,减少蒸煮能耗。
第二个改变,液体厌氧发酵,省略固液二次混合环节。固体物质不进厌氧,提高厌氧消化负荷。
第三个改变,固体好氧堆肥。通过生化处理的方式,利用前段分离的干物质制备腐殖酸类有机肥。
第四个改变,是轻物质的回用。
一个延伸,是延伸产业链。需要向农业延伸,我们到产品不行,我们必须还是要做农业。
餐厨垃圾的收集问题
除了技术的问题,还有收集的问题没有解决。集中处理,在收集上成本很大,社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也非常大,所以王凯军提出,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看看分散处理能不能解决问题。小型化处理在小型城市和县城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运行成本和收集成本都会大大降低,小型化的技术主要是堆肥处理。
总的来说,餐厨垃圾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现在行业中面临的问题,需要把将近十年的经验总结出来并想出解决办法。从技术上来讲,王凯军提倡四个改变,一个延伸。在模式上,王凯军提倡对小型的这些城市和县城要积极的推进分散处理。
延伸阅读:
【热议】中国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案例】九大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哪个最经典?
原标题:王凯军:中国餐厨垃圾处理的四个改变和一个延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