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公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江北新区中心区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作为三大示范区之一的江心洲,目前已率先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全岛都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在今年夏季的汛期中岛内未出现一处积水点。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探访南京首个海绵城市示范区 八成降水能自然渗透

2016-12-07 11:28 来源: 南报网 

今年,南京公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江北新区中心区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作为三大示范区之一的江心洲,目前已率先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全岛都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在今年夏季的汛期中岛内未出现一处积水点。全市首个海绵城市示范点到底什么样,在今天市规划局组织的开放日活动上,记者在现场进行了探访。

建筑地下藏蓄水箱,绿化灌溉都用雨水

海绵城市就是利用河、湖、湿地、建筑、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海绵体”,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雨水收集并回收使用。

外观造型别致的江岛科创中心坐落在夹江大桥南侧,这是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的第一个地标建筑,走进科创中心的地下车库,可以发现这里藏着几个2米多高体型庞大的箱子,箱子的外观是灰色,由一格格的小箱子组成,房间内还有很多管道。这就是科创中心收集雨水的大型蓄水箱,总体积达到150立方米,屋面、地面等区域的雨水可以通过管网收集到蓄水箱内,经过过滤、消毒等步骤处理后再次使用,据测算,这套设备每年可以回收利用雨水30次,约4500吨,基本满足科创中心的室外景观水池及植物浇洒用水。

不仅科创中心,江心洲安置房小区洲岛家园及几个房地产楼盘,地下车库里都建设了雨水蓄水箱,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灌溉。规划局河西分局规划师王涛介绍,在江心洲,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内都必须 建雨水回收系统。

保留河道并拓宽疏浚,保持脉络通畅

河道、湖泊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就像一条条经络,只有脉络通畅才能让雨水快速渗透、流走,很多地方出现积淹水,都和河道、湖泊被填埋有关。江心洲全岛共有24条河道,总长度28公里,在江心洲开发建设中,所有的河道都被保留下来,并一一进行清淤、拓宽、疏浚,这些河道全部成了江心洲“海绵体”的重要组成。

在岛上的河道施工现场,只见岸坡和河底都用铁丝网兜住,还填充了鹅卵石。据介绍,这叫雷诺护垫,钢丝网具有抗腐蚀性,加上鹅卵石和碎石后,河道的湖泊和河底就成了会呼吸会透水的柔性结构,更接近自然,而且 可以净化雨水,因为雨水会携带地表污染物,雨水经过净化后再排向长江可以减少污染。

目前,24条河道中已经有12条正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施工。

大海绵+小海绵,新江心洲会呼吸有弹性

除了地下雨水蓄水箱、河道等,在江心洲,可以蓄水、储水、净水的“海绵体”随处可见——自然湿地、屋顶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的道路等等,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罗海明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渗透 到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开发建设的方方面面:总长度约5.4公里的海绵市政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总面积约5.8万平方米江心公园生态示范湿地已建成,夹江侧生态江堤及生态护坡已全部建成,此外还正在推进2.2万平方米林荫绿道、50万平方米湿地公园等项目。

据介绍,在未开发自然环境下,90%的雨水都会自然渗透,但是在道路硬化、建设密集的地方,雨水的渗透力只有20%,这就是城市为什么容易出现积水的原因。在江心洲,非建设用地的比例超过54%,建设用地中,大海绵(水网、绿地、湿地)和小海绵(透水道路、能蓄水的建筑)相结合,在今年汛期,地势低洼的江心洲未出现一处积水,经过测算,岛上的雨水渗透能力达到80%。

延伸阅读:

【干货】图说海绵城市建设之道路、房屋雨水收集系统方案

原标题:探访南京首个海绵城市示范区 八成降水能自然渗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