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获奖项目总体水平高、创新性强,特别是获得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均已跻身世界同类技术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获奖项目在保障油气资源有效供给、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行业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12月2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上,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充分肯定了获奖科技成果对推动行业高端绿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2016年是石化联合会确立的“创新发展年”。一年来,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和装备的精细化学品制造新工艺等38项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等152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华东理工大学白志山等8位同志获得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农药创制团队等3个团队获得创新团队奖。
与此同时,行业还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大会向新认定的低渗透油田机采节能等3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秸秆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等4个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含氟专用化学品制造与应用等12个行业工程实验室、光催化手性化合物等4个行业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授牌。此外,大会还为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等45家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颁发了证书和牌匾。
今年获奖成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拥有的专利数量多、创造的经济效益大,体现了科技奖励对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倾斜。
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基于微流场反应的精细化学品制造新工艺申请发明专利30项,通过项目产业转化,2013~2015年度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73亿元;深水钻完井双层管柱动力学行为与井控安全控制技术在我国工业化应用30余井次,发现深水气田3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低浓度VOCs和恶臭气体净化新技术项目获发明专利18项,在10多个行业建立120余套工程装置,实现了VOCs和恶臭污染物显著减排。
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项目先后在十几个国家的多个国际知名油公司项目中应用,2013~2015年累计实现收入58.3亿元,成为支撑中石油陆上地震勘探服务市场霸主地位的核心技术之一。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已在40多套工业装置上成功应用,总加工规模超过5300万吨/年,其中6家应用企业近三年新增利润20多亿元。
会议由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主持,300余名石化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