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水磨沟区或将试点建设乌市首条“海绵路”,作为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的试点道路。
10月11日,记者从乌市水磨沟区建设局了解到,水区新建了两条道路,分别是位于七纺片区的七纺四路和苇湖梁片区的苇湖梁一路。其中,苇湖梁一路900米长的工程第二标段将设计建造成“海绵路”,这是水区今年提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第一条按“海绵城市”要求设计、规划的道路,该项目现已报批。
“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呼吸自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记者了解到,苇湖梁一路起点在龙盛街,呈“L”形与七道湾路平行再相交,全长1460米,是水区2015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内容之一,工程第一标段已于近日完工,但还未通车。
“水区今年年初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因此,对于第二标段的施工,我们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计划投资至少100万元,我们使用的是内地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水区建设局工作人员毛文博说。
“一般的道路两侧,每隔大约三四十米,都会有用于道路排水的下水管道,这些管道以暗沟的形式埋入地下,不同道路不同深度,一般为15-20厘米深,雨水流入排水管道变为污水而流失。”毛文博解释说,这次建设的“海绵路”,是在这些排水管道的基础上,再加深埋入1米,深度达到1.2米,并埋入雨水收集、净化设备,通过这套设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和沉降净化后,再通过泵,将水引到地面用于道路绿化,这样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毛文博指出,“海绵路”目前还属于试点,要通过后期的使用情况判断这种“海绵路”是否适合本地。
毛文博说,苇湖梁一路第一标段路面宽度为40米,双向两车道,两侧均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并有4条总宽度达10米的绿化带,而第二标段宽度同样为40米,但会合并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目前第二标段已完成前期手续工作,待相关征收工作完成后,即可招标开工。
全国已有30个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城市看海”几乎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通病。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一词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将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2015年4月,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前已有两批共30个城市作为试点。
乌鲁木齐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在积极进行准备,2015年编制完成的《乌鲁木齐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规划》中就提到,将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纳入节水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通过这些措施,启动了“海绵城市”最初的尝试。今年1月,乌鲁木齐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乌鲁木齐探索建立城市雨雪水收集系统,建设“海绵城市”,而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共乌鲁木齐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也提出乌市要实施“海绵城市”工程。
国内其它城市怎样建“海绵路”
今年6月,扬州市将曙光路建成该市首条“海绵道路”。据了解,不同于其他城市,曙光路的绿化带路基高于路面,建设“旱溪”景观蓄水,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还设有生物滞留池,如雨水过多则通过“旱溪”和滞留池中的溢流井进入市政管网,另外人行道铺设的砖块吸水能力也很强。多重设计相结合,曙光路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路面的积水。
南京市天保路有600米是能储藏雨水的“海绵路”,道路采用了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的材料,使得雨水能够及时下渗。绿化带地下还有巧妙的设计,绿化带下埋设了多个储水箱收集雨水,平时可以通过道路的“毛细血管”自然蒸发,还可以用来灌溉绿植。传统的道路,下场雨90%的雨水成为地表径流,而“海绵路”路面中大雨路面不会有积水,只有特大雨才会出现地表径流。
去年,长沙市在沙湾路进行“海绵城市”理念试点的道路,对部分路段做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浅草沟设计。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浅草沟将植被下的土壤进行了分层,最底下是砾石层,因为颗粒大,空隙足,能涵养一定水源,往上便是砂层,接着是种植土壤层,然后是植被的覆盖层,并铺设了有孔的软式透水溢流管。
北京市北京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环路下凹式立交桥区进行改造,综合采取渗、滞、蓄、排等措施,提升桥区的排水防涝能力,今年7月20日的大暴雨情况下,城市内经过改造的立交桥区无内涝积水。
原标题:乌鲁木齐市或将试点建设首条“海绵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