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并同时召开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过去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胡春华:把广东建成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2016-09-28 08:4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 范杰

2016年9月26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并同时召开珠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过去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广东省长朱小丹、国家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广东省委省政府部办委厅负责人、地级城市政府市长和环保局长参加了会议。广东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通报了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成果和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与目标。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围绕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绿色发展”理念,争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胡春华同志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十三五”时期的核心任务,强调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胡春华要求,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新阶段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会上,胡春华肯定了广东广大干群取得的成效,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初步呈现稳中求好态势,污染物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十二五时期,广东化学需氧量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国家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20.98%;珠三角PM2.5浓度在国家三大重点防控区中率先全面达标;珠江流域水质排在全国七大重点流域前列。

围绕“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和要求,胡春华强调,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是广东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增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保持“绿水青山”不受破坏,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为人民群众提供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优美的环境。

胡春华强调,广东环境治理还有不少欠账,存在突出的短板,只有解决好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期盼,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获得感。他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优良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广东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高素质人才和高端产业,必须营造更有优势、更具吸引力的生态环境。

胡春华要求,广东各地各部门要把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建成绿色空间合理、绿色经济发达、绿色环境优美、绿色人文繁荣、绿色制度创新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衡量的根本标准是环境质量,必须牢牢扭住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统筹城乡,综合治理,推动广东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

针对广东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尚未稳定达标、一些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城市整体生态保护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胡春华强调,持续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推进PM2.5治理,广州、佛山等7个未达标的城市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达标,已达标的城市要持续用力实现稳定达标,深圳等有条件的市区要向更高标准迈进。广东全省要协同推进臭氧治理,在石化、印刷等重点行业和机动车、船舶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治理,确保到2020年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下降20%,推动臭氧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国城市空气治理树立标杆。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胡春华提醒,广东城市环境治理依然艰巨,要着力破解城市垃圾处理难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建项目要加快进度,已规划立项的要加快落地,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妥善解决“邻避”问题,防止“一闹就停”。完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垃圾全面清运。加快推进城市垃圾强制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缓解垃圾处理压力。不断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水平,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重建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推进森林小镇建设。力争2020年,珠三角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建成各类湿地公园155个以上,森林小镇认定量达到50%。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胡春华要求下大力气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他说,农村是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环境治理条块分割、投入不足,存在卫生环境脏、面源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模式、“一县一场”未建成项目确保到2018年年底前建成,“一镇一站”和“一村一点”收运设施规范运作,探索整县推进垃圾收运处理市场专业化运行。要求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方式,推广惠州等地经验,在农村因地制宜建设人工小湿地等简易处理设施,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净化处理。

胡春华强调,珠三角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设施建设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力争2018年,粤东西北农村90%以上的生活垃圾、80%以上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必须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村用水总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彻底清理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珠三角今年年底前完成,广东全省明年底前完成;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进和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普遍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户必须就近消纳污染物。

要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整合部门资源,建立镇村工作体系,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个口管理。到2018年珠三角地区自然村整治全覆盖,粤东西北地区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广东全省基本完成所有自然村整治任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推广郁南经验,科学规范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整县推进新一轮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引导符合产业方向的企业进入园区,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源头防控,高度重视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针对广东工业发展的集中度不高、珠三角一些地方工业发展仍较分散等问题,加上部分产业园区治污设施建设滞后,53个省级产业园中还有13个未完成整园环评,11个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胡春华强调,大力推动工业进园,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引导符合产业方向的企业入园区,严把园区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处于生态发展区的市县,按照主体功能发展产业,园区之外禁止随意开发,力争通过一个时期努力,使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50%以上。

胡春华要求,加快园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未完成环评的园区要抓紧整改,加快实现集中排放、集中治污;新建园区要确保环保设施与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必须采取措施,推动园区污染治理设施切实发挥效能,严肃处理建而不用的行为。推进绿色示范区建设,引导企业低碳化发展,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建成一批重污染行业省级绿色示范工业园。

针对珠三角、粤北山区矿山和重污染企业影响广东土壤环境等问题,胡春华强调,贯彻落实好国家“土十条”,抓紧出台全省实施方案,必须加强源头防控,有效控制重金属、有毒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必须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土壤环境分类管理。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农用地要严格保护,轻度和中度污染的要安全利用,重度污染的要划为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严格管控。必须加强建设用地的风险管控,建立污染地块名录,拒绝“毒地”开发。

针对广东部分地区绿色国土空间布局不够科学、规划管理刚性约束不强、珠三角核心地区开发强度过大、粤东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严重挑战等问题,胡春华强调,必须加快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建设粤东环形生态屏障、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构建东西两翼沿海蓝色海岸带,完善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等流域生态廊道为骨干的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城市内部绿地空间。

胡春华要求,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实施珠三角全域规划,提高粤东西北城乡规划水平,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以及森林、湿地、海洋等领域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趋势。

针对部分地区非法盗采矿产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胡春华强调,必须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国土、林业、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联动,严厉打击盗采滥挖行为,斩断利益链,打掉保护伞,加大对干部失职追责力度,及时组织开展对盗采点区域的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生态功能。

按照“治差水、保好水,带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的思路,全社会动员,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广东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针对广东部分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问题,胡春华强调,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对现有4800多个直通黑臭水体排污口的污水实现全面截流,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处理效能,到2020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加快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新区要全面实施,老城区要加快改造。加强内源治理,加快河涌清淤疏浚,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建立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所有黑臭水体都要挂牌公示责任主体、工程、达标期限等详细信息,定期公布整治进展情况。

针对广东境内的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和茅洲河等流域污水排放问题,胡春华强调,必须以更严格的排水标准整改重污染企业加快改造转型,每年按10%比例淘汰重污染企业,未完成年度淘汰任务的,实现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练江流域要加快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2018年前全部印染企业搬迁入园;其他流域也要加快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依法取缔重污染企业。必须加快干支次管网建设,确保到2020年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和茅洲河等流域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练江流域的城镇污水收集率达到95%。必须着力恢复水体生态功能,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河流水生态功能。必须确保饮用水安全,守住民生底线,保护好水源首先保护饮用水安全。时刻绷紧水安全这根弦,强化保护措施,确保饮用水“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绝对安全。

胡春华要求,在广东全省必须构建供排水安全格局,将水源保护区、大江大河上游敏感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供水通道要严控新建排污口,依法关停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污口,实现供排水相对分离。

胡春华强调,要依法加强饮用水源区保护,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的清理力度,建设项目选址要避绕饮用水源保护区,凡属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要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到2018年底现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90%以上。要防范水环境风险。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落实防控措施,加快备用水源建设。制定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检查排污企业142万家,立案6万多家,限期整改治理企业5万多家,关停污染企业9211家。胡春华最后指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社会监督,健全举报制度,发挥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实施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公布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加快推进广东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垂直管理试点,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切实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原标题:胡春华:把广东建成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