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对相关技术及标准做了进一步指导,将规范“控源截污”涉及的城市市政各类排水口、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治理等工作。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迫在眉睫,水十条提出明确治理目标。“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要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在点源治理初见成效之后,面源治理(黑臭河、流域治理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凸显。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长江、黄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此外,15年9月住建部下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了近期黑臭河治理目标,并分解到责任人。
以控源截污为主,建管并重。由于城市排水口、管网、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问题,外来水会通过结构性缺陷进入排水管道中,削弱控源截污的作用,成为治理黑臭水的瓶颈。《技术指南》在此方面制定了系统的技术规范,以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污水收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处理,消除污水直排,在加大排水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强化排水口、排水管道、检查井的运行维护,将有效提升黑臭水的处理效率。
探索按效付费模式,商业模式将进一步理顺。目前黑臭水体治理主要以PPP模式为主,由于长效付费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目前阶段较为依赖于政府投入;《技术指南》鼓励通过招投标模式择优选择专业单位实施检测、修复和维护,探索按效付费模式,商业模式逐步理顺后黑臭水体治理进度有望加快。
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治理进程将提速。《技术指南》作为黑臭水治理的配套政策之一,在面源控制方面对排水口改造、排水管道建设和完善、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的修复与治理做了进一步规范:排水管道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下的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旱天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不低于260mg/L,或在现有水质浓度基础上每年提高20%;排水管道敷设在地下水水位以上的地区,污水处理厂年均进水化学需氧量不低于350mg/L。
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综合推进水环境治理。在治理的基础上,将加快推进排水管道进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提升排水系统质量,同时加强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从源头管控雨水径流,雨水管道与合流管道、污水管道分开使用,减少溢流污染,推进水系生态修复,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原标题:环保: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指南出台,行业日趋规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