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更多关注那些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污染物。随着雾霾等污染现象的出现,我们逐渐开始关注细颗粒物和臭氧等物质。VOCs作为灰霾的来源之一,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被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纳入监管范围。
因为认识较晚,VOCs防控和治理也迟了半拍。直至2010年5月,国务院转发九部委《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VOCs污染控制,才将其列入大气污染防治范围。
此后,VOCs治理政策不断加码,政策频发。
1VOCs治理政策不断加码
2012年10月,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体系。
2013年5月,环境保护部下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首次在VOCs污染防治策略和方法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
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2014年12月,《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国石化行业基本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VOCs排放总量较2014年削减30%以上。
2016年1月,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提出了防治要求。
2016年1月,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全面推进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启动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业VOCs治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2VOCs政策频发原因几何?
从过去的“认识不足”,到现在将VOCs治理与其他大气污染物提到同一高度,表明了国家严控VOCs、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决心,同时也表明针对VOCs的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何国家不断重视VOCs的治理?VOCs治理的政策频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小编看来,理由有以下几点:
VOCs是形成雾霾和臭氧的前体物
近年来,雾霾污染越来越严重,分析其成分主要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细颗粒物(PM2.5)组成,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PM2.5和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果VOCs的排放减少了,雾霾和臭氧的产生自然就减少了。
除臭市场需求巨大,技术发展迅速
异味污染物包括臭味、香味、甜味、酸味、辣味及苦味等异于一般空气的气味。在这些“异味污染物”中,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异味的治理技术较多,以吸附技术、吸收技术、生物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为主,光氧化及光催化技术近年来也得到部分应用,
异味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近年来各地环保部门明显加大了对异味的治理力度。由于涉及的行业众多,加之以前对异味的治理重视不够,目前和将来异味治理的市场巨大。
民众对空气的关注度提高
去年年初柴静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就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在环境污染这个中国人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作为非环保人士的普通一员,从柴静身上,我们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体会到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身体健康的热切期盼。民众的觉醒和民意的高涨提高了政府的重视,而政府推行全面、有效的环保政策又进一步推动环保理念的发展和环保组织的壮大。如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推动着VOCs的治理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
3未来共同见证
对于VOCs的治理,小编认为有国家的政策方案作为保障只是一个前提。完善的VOCs排放标准体系,合理的VOCs排污收费标准,严格的VOCs监管检测制度、不断改进的VOCs治理技术这些都要跟上步伐。政府、企业、民众三者“同仇敌忾”共同对付VOCs。
在VOCs的治理上,多方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未来如何,我们共同见证。
原标题:|VOCs政策频发引发的思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