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从提出到试点,已有几年时间,在城市洪涝频发的今年夏季,有舆论对海绵试点成效提出质疑,业内关于海绵城市的唇枪舌战也是从未间断。就海绵城市及其中水系规划和修复,规划会相关领域专家也分享了一些新动向和看法。
(文字内容基于访谈视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参考学习)
城市中的水如何服务于城市建设及海绵建设?
水与城市的关系不言而喻,在城市建设中用好水是保证城市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城市中的水如何服务于城市建设及海绵建设,听听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剑彤教授怎么讲?
主持人:
藻类对生态修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刘剑彤:
天然水体当中基本都会有藻类生成,它们富集到一定程度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是大家熟知的;且有些藻类本身是产毒的,其更深层次更多是对水安全的危害,对治水过程中工艺上的一种损害。
主持人:
那么针对藻类给水体带来的危害所做的水体修复难点体现在哪里呢?
刘剑彤:
从学术界来说,现在大家一个很认同的观点是天然水体、污染水体的治理要走生态治理之路。天然水体作为水和生命的结合体,水体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健康的水质生态系统。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水质生态系统有多种不同解读,个人认为比较恰当的是水体要与当下的需求或要求相适应、相匹配,构建一个平衡和谐的系统。因此要因地制宜,更强调系统集成。
主持人:
现在海绵城市非常热,那么水系统规划及水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如何协同进行呢?
刘剑彤:
海绵城市实际上是一种城市发展建设的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是需要有载体的,天然水体中的河流、湖泊都可作为载体,这些载体除了有吸纳功能之外,还需能够提供干净的水,这就需要水体本身有很强大的自净能力、消化能力。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净”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成效不可磨灭,也存在一些待克服的问题,就此特采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专业研究院孔彦鸿副院长,与我们一起聊聊海绵城市那些事儿。
主持人: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说法,那么可以理解其是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吗?
孔彦鸿:
这个还是有一些偏颇的,海绵城市不仅仅是低影响开发系统,其实它是一种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它包含了多个系统,包括低影响开发、地下雨水管渠、排涝防险系统、超标雨水系统。
主持人:
今年多地出现的城市内涝,也有舆论认为试点的成效并不大,对此您怎么看?
孔彦鸿:
第一批16个试点及第二批大多数都有看过,个人认为成效还是蛮显著的,并且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的推动力度不小,许多地区都开始了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很好的。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海绵城市就是低影响开发,只要一建设水的问题就解决,这种看法是有偏颇的。其实城市“看海”有气候变化的原因,有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这么多年积累的问题不可能在城市发展模式一转变的时候就解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主持人:
您刚才有提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根据一年多的试点经验来看,暴露出哪些问题呢?有没有修正我们之前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些误区?
孔彦鸿:
问题实际也是比较多的,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惯性,包括思维方式、体制机制、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也都存在不协调和互相碰撞的内容。在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住建部就将10个与水相关的规范进行了协调和修编,这些措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向好的做法。问题更多的是交织于每个城市,因为城市问题及自然情况的不同,整个建设过程中进度也不一,但整体是向好发展。
主持人:
那么海绵城市建设是不是适合每一座城市呢?
孔彦鸿:
个人认为是适合的。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过程中,提出这样一种城市转型理念,也有了这样一个目标,这对任何一座城市都是适用的。且在75号文中也有明确的目标规定。以前的粗放式发展也不再允许。
主持人:
那么国家下一步是否还会扩大海绵城市试点呢?
孔彦鸿:
这个应该是国家管理部门来定。这两批试点也是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来选取的,也很具代表性,个人觉得第三批试点应该会有。
主持人:
现在我国海绵城市标准化建设有哪些新动向?
孔彦鸿: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际上与我们提的生态城市是一样的。不可能完全都是标配的,因为城市特点不同。一些大的标准都已在陆续修改中,标准图集也在原来标准图集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海绵相关内容。标准图集个人觉得应该是差异化发展,也在制定中。
主持人:
您认为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难点呢?
孔彦鸿:
现阶段的难点,一方面有气候变化带来的降雨量急剧增大的因素,一方面是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另外技术团队力量不够也算是困难的地方。
主持人:
现在全球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比较好的有哪些呢?
孔彦鸿:
海绵城市美国叫低影响开发,其在国家层面是通过清洁水法将其抓起,各州配有相关政策支持,也有具体计算方法,在雨洪管理方面也是经历了几个时期,从逐渐向好到管理到位这样一个过程。在现今海绵城市建设中比较靠前的。像澳大利亚叫水敏型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是将诸多融合在一起,还有加拿大、英国的可持续排水。所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不光要从现在开始转变,还要坚持下去,将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城市发展中的每一层面和环节。
微水会小结:
城市水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健康与否,要加强城市水生态系统规划,注重水体自净功能的发挥。而现今大热的海绵城市也并不是万金油,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建设及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实现既定目标虽会有一段时间,但坚持不懈走下去,将生态、环保始终贯彻其中,注重整体及系统性,将水系统构建与海绵城市协同发展,实现城市和谐生态指日可待。
原标题:【专家访谈】孔彦鸿&刘剑彤:贯彻生态建设理念 打造和谐海绵城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