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2014年水十条正式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被提上日程;2015年9月,住建部与环保部联合发布《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打响。各地亦在为消除黑臭制定行动计划,力争在规定时限内还城市水清净。我国黑臭水体数量多,成因复杂,针对其治理技术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为基础前提,目

首页> 环境修复> 流域治理> 技术> 正文

【干货】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思路概述及案例分享

2016-08-26 13:46 来源: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作者: 马南董

导语:从2014年“水十条”正式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被提上日程;2015年9月,住建部与环保部联合发布《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打响。各地亦在为消除“黑臭”制定行动计划,力争在规定时限内还城市水清净。

我国黑臭水体数量多,成因复杂,针对其治理技术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为基础前提,目前主要采用的有化学法、物理法及生物—生态法。现小编就黑臭水体治理常用技术及新技术,辅以治理案例做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我国黑臭水体基本情况

1、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黑臭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

2、成因

造成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导致,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概括来讲,有以下三点:

1)外源有机物和氨氮的耗氧;

2)内源底泥的释放污染;

3)水体流动性变差和水温升高。

二、黑臭水体治理思路

1、治理技术发展历程及技术路线

城市河道的黑臭治理要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其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

我国黑臭水体治理发展历程

2、治理技术一览

1)外源阻断(控源截污)技术

2)内源控制技术

3)水质净化技术

(1)生物与生态法

包括有植物净化、微生物强化、生物膜法等。

(2)物理法

4)生态修复技术

(1)岸坡生境修复技术

护岸构造有如下四种形式。

岸坡带植被在选择时要遵循生态学、景观性及亲水性三大原则,且要注意不同水生植物的栽种水深和栽种时间,保证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

(2)河道生态多样性修复技术

包括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两种。

a、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b、水生动物群落多样性修复技术

5)治理新技术

(1)超磁透析保护+原位生态修复

(2)超磁分离+组装式接触氧化

(3)SMBR分散点源一元化处理技术

(4)微生物菌剂

(5)粉绿狐尾藻+底层微曝气技术

(6)高效生态浮岛工艺

三、案例解析——湘潭爱劳渠

1、现状

爱劳渠全长约6公里,始建初期是一条灌溉、排涝的主渠道。水质属劣V类水质,黑臭水体,且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截污不彻底、截污功能丧失,农业、家禽养殖污染,垃圾污染,渠道淤积,内源性污染物释放,无补充水源。此外,渠道自身及养护方面也存在缺陷和安全隐患。

渠道现状

2、方案设计及成果

思路:应着眼于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完善区域绿地系统格局;利用多湿地方式促进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完善的自然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通过反规划手法打造城市生态本底,优化用地模式。

从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上进行治理,并配合其他措施予以恢复水体功能,提升水体景观。

措施&成效:

A、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清淤量45万m3;河道梳理2680m;

B、实施截污工程,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排水体制;

C、建设百亩湖水处理系统,规模1.0万m3/d;

D、新建雨水净化系统,总占地1470m2,采用自然生态湿地处理模式;

E、河道湿地3600m2;下游湿地系统,总占地7660m2;

F、修建拦水坝;新建补水及应急换水工程。

结语:

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控源截污是根本,而在治理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一河一策”技术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保障措施,多管齐下。但就目前而言,由于黑臭水整治涉及的领域及部门较多,技术方案仍待完善,资金需求较大,故在技术、资金及商业模式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本文基于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景观与城市设计所所长马南董在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演讲ppt整理,观点仅供参考学习。)

原标题:【干货速递】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思路概述及案例分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