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各类规划屡见不鲜,但对于正在进行整体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来说,科技已成为立国之本,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所以科技创新规划往往蕴含着国家管理者和精英阶层对未来的判断与规划。
另外,创新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关键词”,对于环保产业这样的多专业集成学科而言,科技创新规划往往会体现各个方向的未来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描述中总会找到环保产业服务对象的未来。因此,根据这几年的科技创新实践和环保产业研究,笔者试着对此文解读一二,为读者贡献些许价值。
我们可以从一本规划中读到什么?最直接的是可以看到国家未来在本行业发展战略,明确国家倡导什么,鼓励什么,把自己的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大趋势进行结合;另外可以看到企业服务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服务价值;最后,规划,尤其是科技规划,凝聚了大量专家学者的思考与洞察,应当说有很强的学习研读价值,尤其是在方法论方面,会得到不少益助。
对于创新的理解:
第一篇,提纲挈领,本文的第一篇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也就是国家创新的战略定位。第一篇对于世界科技创新新趋势有非常到位的描述:其中提到了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明显;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的创新创业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
笔者前期曾分别以活性污泥法,UASB,MBR,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和概念厂为例,试着比较了中国在环保领域不同技术从跟踪到并跑,转为领跑的时间。
可以发现,依托中国庞大而快速发展的市场,这个时间越来越短,学习效果越来越好,整合资源能力越来越强,而窗口期也在越来越短。所以第一篇,结语也在说,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进一步差距拉大的风险。
从规划中看环保科技的未来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和生态文明被列入国家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两者的结合点在规划总被多处体现,包括京津冀综合环境治理被列入面向2030年新规划的重大科技项目,构建水-土-气协同治理,工-农-成资源协同循环,区域环境协同管控的核心技术,产业装备,规范政策体系。
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工程,形成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由此可以看出,环保、生态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支撑超大型都市圈的核心要素。可以预见,在京津冀方向,后续会有很多新技术、新模式、新项目集中涌现。
污水处理的资源机遇
上午刚和安恒的万众华董事长有一番长谈,学到一个很新颖的观点,水是一个具有流动性、连接性和稀缺性的宝贵生命资源,这方面也许只有数据可与之媲美。所以在《规划》中,水,水资源也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字眼。
通读全文后,有一个感受,自2014年国家确定了“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的治水方略(“水十条”中有系统阐述)之后,科技层面对水的认知和理解再次进行了提升和延展。
其中在第六章第一节中提到了“污废水资源化能源化与安全利用”,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第五次科技预测报告出台,其中也专门提到了“污水资源能源回收技术的突破将服务中国近10000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效改造”,这标志着在国内外行业人士不断推动,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对水的整体认知已经和国际主流接轨,再过几年,“污水”,“废水”这样的字眼也许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参照IWA和新加坡的做法,从wastewater到used water)。
关于环境安全和化学品管理的产业机遇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影响的描述和感知,将是未来推动生态文明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规划》在大气、土壤、水环境中均提及了针对各种介质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计划。同时也专门拿出一节来表述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的内容,包括评估与管理,预警和应急控制等手段,以及环境友好替代产品,化学品生产过程安全保证等关键技术。
中国的化学品管理、控制和治理,现阶段只能说刚刚起步,相较于欧美,日本日趋成熟且仍在不断加严的管理体系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之前一系列化学品安全事件(天津爆炸,常州毒地,毒跑道事件等),完成了公众在化学品方面的环境觉醒,所以“十三五”期间,与化学品相关的产业(管理,检测,替代品)将获得快速提升,未来发展的态势可以参考二十年前的日本。
行业品牌,环境医院
《规划》开篇提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在专栏12的第七项,提出推动环保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发展环保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并列举了“城市矿产”、“环境医院”、“库布其治沙产业”等模式。
今年年初笔者在科技部的一些会议上曾参加过一些相关方面的讨论,这项工作也可以说是“第六产业”方面的尝试。说明国家相信,未来通过集群创新形成产业品牌和一系列的模式和标准,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大气和土壤方面描述与气十条和土十条的内容基本类似,这里不再赘言了。
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机遇
城市规划:“围绕新型城镇化领域的瓶颈制约,针对绿色、智慧、创新、人文、紧凑型城市建设,以系统工程理念为出发点,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创新和改进规划方法,把生态环境承载力、历史文脉传承、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全过程,通过科技创新统筹引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研发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最近将在宜兴开工建设的概念厂暨生态综合体项目,其理念与指导思路与其基本一致。结合之前所述,当我们开始用资源角度来衡量污水,废物的价值时,未来环境基础设施就会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进行规划与设计。
现在我们努力将污水厂和垃圾焚烧厂建设成为城市公园;未来为了建公园,我们也许会需要更多的污水(used water)和废物来充当水源中心,资源中心和能源中心的角色。(NEWs理念)。
农业领域的环保机会
环保产业与农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单是农村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是未来环保产业的一个主战场,更是因为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会越发紧密(笔者在2012年曾读到一篇论文,说环保产业的业态从第二产业的形态发端,最后会落在第一产业上)。在此《规划》中,可以看到凡是和农村,农业建设方面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会有与环保产业挂钩。
比如:
农林生物质高效利用。”研究农林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等)和新型生物质资源(能源植物、微藻等)的清洁收储、高效转化、产品提质、产业增效等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业态,使农林生物质高效利用技术进入国际前列,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选择农业资源、生物质资源、休闲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的县(市),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增值空间。”
(一二三产融合,在环保行业算是一个陌生词汇,但在农业领域已经是风靡已久了,如果再提“六次产业”也许会更熟悉一些。)
两段文字在《规划》中出现的距离较远,需要连起来看,这两段文字,将未来农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优质客户描述的比较清楚。
再比如:
“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一批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污染控制与修复、盐碱地改造、农林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突破农林生态系统氮磷、有毒有害化学品与生物、重金属、农林有机废弃物等污染机理基础理论及防治修复重大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技术、产品和装备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制定重点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有效遏制农业面源与重金属污染问题。”
水科技与蓝色粮仓
海洋农业(蓝色粮仓)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研究种质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捕捞与新资源开发、精深加工、渔业环境保护等新原理、新装备、新方法和新技术,建成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的区域性蓝色粮仓,促进海洋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强化优质蛋白供给,引领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第五章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养鱼就是养水,是养殖渔业的基本规律,虽然这段文中没有提到生态,污染和水处理的字眼,考虑到海水、淡水的污染态势一段时间不会改善,所以这其中会系统应用多项水处理技术,包括微絮凝,电化学等技术。
创新模式和创新载体
后续关于创新生态和创新环境的描述,相关文件在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系列文件中已经阐述很多。
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第十九章第三点中“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比较奇怪的是这章的名字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但对于环保领域,高校和高新技术园区更适合做这样的结合平台,也许这方面确实也难以思虑成熟,所以原文中这句话没有主语。根据国际成功的经验,新加坡的PUB建设的IVP(Integrated Validation Plant ),荷兰的wetsus,瑞典的皇家研究院,都有运行较为成功的水科技创新中试基地,常年在生产规模上实验验证多项代表未来的环保科技。
建设主体都是政府,保证了技术引进的开放和公正,有效的促进了在水科技领域产学研的高效合作。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解读仅是个人基于工作和实践经验得来的认识,建议有时间的读者还应当花时间通读一遍,重点看看未来各个行业的创新方向,还是会有不小收获的。
原标题:基于环保行业解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