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与即有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相比,新建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加速发展。市场专家认为,因为我国新建项目占比较发达国家比重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新建项目中有创新应用基础。
与即有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相比,新建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加速发展。市场专家认为,因为我国新建项目占比较发达国家比重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新建项目中有创新应用基础。“上海之巅”上海中心是其中代表。
1首例
上海中心可能是国内新建项目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的首例。
上海仪电集团旗下企业上海飞乐工程是上海中心大厦合同能源管理(EMC)总集成服务商,2013年起全面承接上海中心大厦室内和室外绿色照明项目,并提供从设计、产品、安装、调试、运营维护一条龙的大厦整体智能化控制集成管理服务。
上海飞乐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伟沪形象地告诉《上海国资》,具体而言,整体智能化控制集成表现为几大场景:
清晨,当你驾车驶入上海中心大厦的地下车库,车库灯光会随着车辆的移动自动流动开启,这是感应控制。
上午,当你坐在办公室工作,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室内的灯光与窗帘将联动变化,为你实现办公室照明光一致的效果,这是恒照度控制。
中午,当人们都离开办公室去享用午餐,无需手动关闭,办公室的灯光根据业主的需求,可设置成自动关闭,这是人体感应和智能节能控制。
晚上,上海中心大厦外墙和塔顶的LED灯光会根据当天的气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和亮度,多云和雨天的效果完全不同,这是景观灯光根据不同气候进行动态节能控制。
凌伟沪表示,通过停车场照明感应控制,可实现有人/车时灯光亮至100%,无人/车时仅维持20%亮度。这使上海中心停车场照明系统的综合节能率达75%。在办公室区域,他们则充分利用户外照度来降低室内人工照度,并结合定时控制,在达到节能目的的同时,满足室内照明的舒适度。
据悉,仅上海中心办公区和地下停车区域,依靠节能管理,年节约用电就达973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09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94吨。
“上海中心的照明特点是多种智能模式,包括使用最新的高效率LED固态光源、数字可视化照明信息传输系统、动态感应‘恒流明’照明技术、全方位中央绿色照明控制系统等。这些产品和技术,通过设计节能、产品节能、管理节能三个层次的节能设计方案实现。”
产品节能方面,飞乐工程是历史悠久灯具厂——上海亚明照明的兄弟公司,两者同属上海仪电集团旗下,故而其产品采用的均是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节能灯具,包括最新的高效率LED固态光源等。
但事实上,管理节能比产品节能的作用更大。为此,飞乐工程专门建立了能效管理平台。
“这一平台实现了各区域内各类用能分项、分区的实时、历史数据展示、对比、趋势分析,同时进行能耗排名,直观显示同期变化最大的用电区域、用电项,客户进行变化分析时,可直接点击分析对象,查询不同时段的用能数据,快速定位异常点,通过有效措施分析并解决。”
2从设计开始节能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大都应用在已建成项目,许多人认为新建项目不必进行合同能源管理。对此,凌伟沪持不同看法。“不要认为新设计的一定是最节能的。再好的设计,也有节能优化的空间。”
他表示,实际上,从设计开始阶段就进行合同能源节能管理,可以节省初始投资。所以上海中心新建时,大胆进行了尝试。
据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上海中心大厦投资方节省初始投资成本超过5500万元,年节约电费973万度,年节约维护费用1512万元。
凌伟沪表示,新建项目还没有真实运行数据,无法像在建项目那样计算节能量。他们就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节能减排数据量化分析,然后根据分析数据优化设计,并从产品节能和管理节能角度,设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就是根据点灯时间、电价确定节能测算基准,然后根据原设计灯具对比替换后灯具功率比,测算灯具节能量,根据采用控制系统和不采用控制系统的功率比,测算控制系统节能量,最终确定年节约电费。
“根据节约的电费,大家按月度按比例分成,以节能服务费进行支付。”
在凌伟沪看来,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让投资方实现零初始投资、零运行风险、零能源浪费。“除了节约初始投资,20年运营期内,所有照明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都由飞乐工程承担,投资方也不必担心运行风险。”
上海中心项目的成功,不但开创了新建工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先河,也使得飞乐工程在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上拓展加速。之后,飞乐工程又成功中标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合同能源项目。
上海新建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亦呈现加速趋势。除飞乐工程,上海碳索能源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也在2015年完成了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第5.5代AM-OLED量产线能源站项目,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了上海中心分布式供能项目。
3难点
与既有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相比,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仍有瓶颈,比如说融资。
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产品经理侯晖认为,与一般科技型小企业相比,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合同能源管理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项目贷款周期一般需要3-5年,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不具备有效抵押资产,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实力较弱,加上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贷款发生不良具有滞后性,所以大部分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贷款处于‘不了解、不敢批、不敢做’的状态。”
对此,上海碳索能源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权感同身受。他告诉《上海国资》,针对既有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支持,目前还未惠及新建项目。
业内专家认为,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上海市每年有大量新建工程,是能源消费呈刚性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从项目源头上实现节能降耗的有效举措。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原清海表示,节能工作要改变过去等项目建成过两年再去节能改造的思维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和同业协会应加快研究如何支持鼓励新建工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上海节能减排创新思路、增加举措。”原清海强调。
原标题:【国资智库】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案例解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