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层面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既给环保产业创造出新的商机,又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
一方面,环保产业出现了很多新兴板块,如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土壤修复等;另一方面,环境监管越来越严,也成为悬在环保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可能让其“倾家荡产”。
7月23日,在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告诉记者,当前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确实起来了,但要求也高了。未来,产业将有一个剧痛期,企业会经历痛苦的增长过程。
环保监管源动力
“环保产业之前不太健康,2015年1月1日新的《环保法》实施以后才开始比较健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处处长朱生凤说。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表示,环保产业是政策拉动型和法规标准倒逼型产业,一个标准、一个法规可以催生一个产业。例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强力推进超低排放政策,就明显拉动了湿式除尘器的发展。
“环保产业的规模是由国家目标决定的,政策有力、标准高、执法严,市场规模就大,反之则小。”何炳光说,“‘十三五’规划纲要里总共有26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其中跟节能环保有关的就有13项。所以,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国家是下了大决心的。”
对于何炳光的观点,文一波大部分表示认同。不过,政策和法规很早就有了,但产业规模却一直没有起来,在他看来是因为过去政策、法规和标准没有落地。
“我觉得环保的监管才是真正催生市场的根本动力。”文一波说,“特别是最近环保督查组下去,会发现很多问题,很多过去‘可开可不开的’就没有那么侥幸了。”
监管加强创造了实实在在的需求。例如,“十二五”期间中石化搞了“碧水蓝天行动”,投入了200多亿元,花了3年时间开展环保专项治理。而“十三五”期间,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治理的力度,计划投入400亿元做三件事:超低排放改造、提标升级,以及VOC专项整治。
春天到了
在此影响下,环保产业出现了很多新兴板块,如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地下管廊、土壤修复、污泥处理等,产业链不断延伸。文一波表示,这些东西不是完全的新东西,但却是最近这两年突然大规模起来的。土壤修复喊了20年都没有起来,现在起来了。污泥处理也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因为目前的监管下,污泥没有地方躲了,像过去那样“找地方埋了”肯定会被抓住。
今年以来,启迪桑德中标了不少黑臭水体项目,如联合北京爱尔斯环保中标海口市城镇内湖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还成立了一个几十人规模的团队,专门针对海绵城市的业务。
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则看到了环境监测领域的商机。他表示,未来环保部门要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通过给企业颁发排污许可证,规定其一年的排污量是多少,企业则要根据自己的审计报告向政府部门自证清白。中国现在大约有60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如果每个企业一年要花10万—20万元,就是一万亿规模的市场。
“环境管理制度改革所催生的环境服务业真正开始了,环境服务业的春天到了。”赵笠均表示。
还有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带来的商机。文一波表示,桑德集团在北京有4个污水处理厂,通过这几年的提标改造,投资都实现了翻倍。例如,肖家河污水处理厂由原来的2万吨扩容到8万吨,出水标准由一级A提升到地表水4类,水价也翻了好几倍。原来投资是几千万元,现在则达到了3.5亿元;顺义区污水处理厂也从8万吨扩容到了18万吨,投资由原来的1个多亿增加到现在的5亿元。
“北京比国内其他地方大约领先5-10年,可以想象,未来5-10年国内将陆续开展这个事情。”文一波表示。
在他看来,环保产业目前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行业规模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每年盈利几千亿,现在则是几万亿。未来,环保产业还将继续变化。
痛苦的增长
不过,环保监管的加强除了新的商机,也给环保企业带来了新的压力。
“我们的营业收入能达到每年200亿—300亿元,但这是一个痛苦的增长过程,而不是一个乐观的增长过程。”文一波说。
他表示,自己做了20多年的水处理,越做胆越小。刚开始监管不严,“无知者无畏”,现在监管则越来越严,做得不好不但收不到费,还有可能遭到惩罚。例如,中国几乎所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飞灰都没有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有的会做一点水泥固化,有的连水泥固化都没做就埋掉了。过去大家都习以为常,但万一哪天开始抓了,抓一个就足以让企业“倾家荡产”。
在文一波看来,这个过程也许会来得很快。7月19日,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全面启动,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8个省区全面进行环保督察。参照此前开展的中央反腐督查,中央环保督察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升温,上海建筑垃圾跨省倾倒事件中,媒体的报道力度非常大,犯罪嫌疑人也迅速被警方抓获,这样一来,那些偷运者以后肯定就不敢这样做了。
“过去,环保产业处于‘差不多’的阶段,未来则要达到‘精益化’阶段。”文一波表示,产业未来会有一个剧痛期,现在中国很多环境服务费是国外的1/10,未来会逐渐恢复到国外的1/2或1/3水平,但这个过程会特别痛苦,会死掉一些企业,会有人被抓,有企业被罚,然后大家都意识到这样搞不下去了,才会逐渐地恢复正常。
事实上,环境服务费过低,一直是环保企业所诟病的话题。在当天的论坛上,朱生凤表示,环保产业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钱可干,就看大家有没有办法把成本降下来。赵笠钧当即表示反对,海湾环境CTO王麒也认为,单纯以成本控制,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或无序竞争,环保设备上了以后可能也不达标。
在此情况下,环保企业怎么办?文一波表示,他们现在讲风控“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很多东西都是一票否决。无论是EPC还是其他项目,技术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投资收益无论多高都不敢接手。
“作为环保从业者,我们或许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正在遭遇最坏的时代。”赵笠均表示,“过去所熟悉的那些环境污染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逻辑解决今天的问题。”
原标题:环保监管催生市场发展 环保产业从“差不多”进入“精益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