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政府治理土壤污染的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届“中国农田土壤修复高峰论坛”在广东东莞举行、相关专家认为,未来的土壤修复产品将成为农资行业的新秀,好产品将层出不穷。
土壤“病重”,修复迫在眉睫
土壤作为人类食物来源的主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关乎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意义重大。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副研究员李松表示,当前,像“镉大米”等土壤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期,基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考虑,亟需分类分级施策,强化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开展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表示,由于土地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酸化、盐渍化、退化和板结等问题,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酸化土壤过去主要在南方地区,现在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北方土壤酸化趋势不断加剧。
王道龙介绍说,目前土壤修复的有效产品和技术相对较少,土壤酸化主要还是通过撒石灰来治理,在新疆等地盐渍化较重的,则通过几年大水压一次盐,东北黑土地退化修复也没有太好技术。
他认为,需要政、企、学、研联合创新推动,企业担负研究成果转化、产品生产、推广和销售等工作,应当承担更重要角色。
土壤调理剂迎来新机遇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认为,过去我国对土壤污染的修复重视程度不够,“土十条”的出台,提高了公众对土壤修复的重视,同时还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现在解决土壤污染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移除,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地块;另一种办法是钝化,通过一定技术,阻止污染源进入食物链中的传递。白由路认为,钝化就需要土壤改良剂发挥作用,在现有土壤调理剂基础上,需要发展一些针对性更强的土壤调理剂。
白由路表示,过去对土壤调理剂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大家会更加重视土壤调理剂,期盼可以迎来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
同时,要科学认识土壤调理剂的作用和功能,不能说用了土壤调理剂就可以少用肥料,要纠正土壤调理剂可以替代肥料的认识误区。肥料是满足植物营养生长需求的,土壤调理剂是消除障碍的。把土壤环境搞好了,能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吸收更多养分,促进作物更高产。
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巨大
“土十条”中针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出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专家认为,土壤修复万亿元级市场盛宴或将开启。
李松认为,未来在土壤修复领域,将形成若干龙头企业、一批中小企业。预计到2020年,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还将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询服务、装备药剂生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李松认为,“土十条”的颁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田土壤保护的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具体任务,指出了农用地保护的路线图、任务单和时间表,为农田土壤从调查到修复以及考核机制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行动指南,为农田土壤修复带来重大机遇,但总体上只是一个顶层框架设计,尚需进行具体细化落实。
原标题:土壤修复产品成为农资市场“黑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