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有专家称:环境监测是环保执法和环境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规模159亿元,运营维护市场占环境监测市场仅10%。随着服务性监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多个领域将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有望产生较大增

首页> 环境监测> 其他监测> 企业> 正文

环境监测市场全面升级 监测仪器设备企业迎发展机遇

2016-06-22 13:17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编者按:近年来,环境监测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有专家称:“环境监测是环保执法和环境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规模159亿元,运营维护市场占环境监测市场仅10%。随着服务性监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多个领域将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有望产生较大增量。有预测称,预计2016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市场的扩大给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尽管环境监测行业尚处于市场起步阶段,但就今后中国环保治理的目标而言,环境监测行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2016上海国际水展上,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川仪)副总经理郑碚钢与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的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企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重庆川仪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创分析仪器的应用工作,其气体过程分析仪器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从计划经济国有企业转变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庆川仪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碚钢(左)

打铁还需自身强 重庆川仪优势凸显

当问及重庆川仪是如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时,郑碚钢给出了这样的回答:“随着国家对环保领域的逐渐重视,出台诸多环境治理方面政策,鼓励发展环保产业,重庆川仪利用自身在技术、产品、制造和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优势积极涉足环保领域。目前重庆川仪已把环保板块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从“十二五”规划开始,重庆川仪就把环保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来发展,公司在资金、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制订很多政策,希望借力“十三五”东风,在现有基础上更快更好发展。”

郑碚钢告诉北极星节能环保网,重庆川仪早期充分利用了其引进的先进控制系统和较为齐全的各类自动化仪表,在火力发电、水泥厂尾气排放以及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烟气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重庆川仪在大气/水质监测、城市/乡镇污水处理以及脱硫脱硝处理几大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业务板块规模已占到公司整体业务30%。特别是在乡镇污水连片治理中,对引进的国外三维生物转盘技术进行全面国产化,并通过优化改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市场效果,技术及污水处理效果处于国内乡镇污水处理同行的前列。

吸取精华弥补短板 重庆川仪与国际接轨

纵观重庆川仪的发展,也从侧面反映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刺激了行业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虽然总体上发展比较快、潜力很大,尤其在光谱类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方面,在一些重大的国家项目中,我国自主研制的仪器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郑碚钢认为:目前国家环保部对环保行业提出很多新要求,现阶段环境监测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并逐步迈向标准化轨道。

目前国内监测市场与国际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监测范围的狭隘上,监测设备、监测技术都与国际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为弥补中外技术差距,重庆川仪近期将与国外一些公司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合作积极进行洽谈,拟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满足国家监测要求,同时,正在开发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技术和产品。

郑碚钢还表示,技术创新能极大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重庆川仪过去也经历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艰难时期,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没有适应客户要求的产品和先进技术作支撑,企业不会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重庆川仪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历程中,已完成了从简单的技术合作转变到技术引进后吸收消化再创新的过程。这也是重庆川仪能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并能够涉足更多市场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点。

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日益凸显,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将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环境监测技术方法、驱动政策的逐步出台,环境监测市场将迎来升级、扩容的发展机遇,一块千亿级“大蛋糕”即将诞生,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企业任重道远,还应以更先进的技术实力抢占市场,相较于国际大腕,我们更呼唤本土明星。重庆川仪等国内一系列优秀企业在经过自身的不断升级改造后,定能在即将到来的行业发展期蓬勃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