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群人会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出台而欢呼振奋,那么全国人大代表、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必然是其中之一。“土十条”出台后,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的周奕丰言谈中透露出对这项政策出台的愉悦心情和对未来国内土壤治理的美好憧憬。
“治理土壤污染是一项公益事业”
“‘土十条’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现在环境治理的‘三大战役’全面启动。”周奕丰对记者说,这对土壤改良还有保障农业安全、农产品安全,保障以后土地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策出台是及时和必要的。
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自然要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则要更多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两种身份在周奕丰身上并不冲突,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他近年来一直在为国内土壤污染治理奔走呼吁。
当记者问及“土壤治理业务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时,周奕丰很坦诚的表示,土壤治理还有土壤销售有一定收益,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更应该关心社会,关心现在存在的焦点问题。周奕丰说,“治理土壤污染是一项公益事业”。
周奕丰真正深入关注国内土壤问题,源于2013年的一次全国土壤调研,他是该次土壤调研活动的召集人之一,经过调研发现土壤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当时他就组织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在农科院、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一系列实验、试验。
之后周奕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里就增加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内容,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提案里不断出现关于土壤污染治理的建议,包括建立土壤数据库、标本库,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系统性保护、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推行土地休耕制度试点、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基金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5月31日出台的“土十条”中均被采纳。
治理土壤污染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周奕丰在全国两会曾两次呼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在刚刚颁发的“土十条”中,就有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规定。但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盈利模式,有多少社会资金会进入这个领域?
周奕丰指出,土壤污染治理本身就是政府要做、社会也要做的事业。如果土壤污染得不到改良治理,不但会影响食品质量和粮食安全,甚至还会导致环境污染扩大,因为土壤、水、空气是环境的三大因素,污染可以在这三者之间循环。
所以周奕丰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企业以鼓励,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现在出台的政策叫做“条例”,还需要进一步的配套政策,未来可能要过渡到“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后还要定出质量标准,农地标准,赔偿标准等。
另一方面,周奕丰告诉记者,从企业角度出发,参与污染土壤治理,不仅会获得社会效益,还会获得国家提供的改良补助,而在土壤治理完成后还可以获得土地增值收益。
他举例说,参与改良的企业可以从各个环节获得收益,例如,从改良剂的生产和销售中收益,还可以从改良以后的土地开发中收益,比如可以用改良后的土地做农产品种植、农业养殖,或者从改良后土地流转、出租中收益,因此,土壤改良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的事业。
采访的最后,记者提出让周奕丰用一句话总结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他说,水是万物之源,土是万物之本。土壤保护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改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希望全社会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共同奋斗。
原标题:周奕丰谈“土十条”:土壤治理是公益事业 兼具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