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物有所值值在哪里?1理念方法值得肯定立足我国国情,改良物有所值评估方法,对项目是否有必要搞PPP模式的决策,是有帮助的,至少可以减少像过去那样,PPP项目上马决策靠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等非理性行为。2竞争机制值得肯定政府传统模式下,项目建设主体有高估投资预算、虚报工程造价、追求更高

首页> 环境修复> 综合> 评论> 正文

PPP物有所值的“值”与“不值”刍议

2016-05-23 08:35 来源: 发展观察家 作者: 叶继涛

PPP物有所值“值”在哪里?

1理念方法值得肯定

立足我国国情,改良物有所值评估方法,对项目是否有必要搞PPP模式的决策,是有帮助的,至少可以减少像过去那样,PPP项目上马决策靠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等非理性行为。

2竞争机制值得肯定

政府传统模式下,项目建设主体有高估投资预算、虚报工程造价、追求更高标准建设和投资冲动,容易造成政府投资的极大浪费。因此,政府在审批可研报告前,一般指定一家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再评估,评估结果往往是对投资概算削减三分之一左右。即便如此,很多项目还是存在投资虚高现象。而PPP模式在选择社会资本时如果经过充分竞争,以及在运营绩效考核、社会公众监督下,一般会起到降低投资规模或服务价格的作用。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值得

肯定财政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后,对于年建设财力10亿元的某地方政府来说,一年只能开工2个5亿元投资规模、且没有收益的项目。如果实施PPP模式,合作期限15年的话,则同样的建设财力用于政府付费,则一年可以开工20个以上5亿投资规模的项目,从而可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

4可降低融资成本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政府融资平台实力不强,则引入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因其融资成本,可降低项目整体成本。

5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目前,供水、燃气、供电领域的传统管理方式,通过行风政风热线评比,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但不可持续。而在PPP模式下,如果行业主管部门能制定详细的、可考核、易评价的行业服务标准,通过建立政府监管评价、第三方专业检测、使用者感受评分等综合绩效与投资收益正向激励考核的机制,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PPP“物有所不值”又有哪些?

1决策的时间成本高

目前,国内PPP项目前期可研论证多是政府部门或其控制的国企承担,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前期工作不多,因此PPP项目论证咨询和落地较快。实际上,如果由社会资本深入参与前期的项目可研和设计方案等,可研论证以及与政府之间沟通、完善设计、融资方案等工作,可能需要反复几轮磨合,耗时耗力,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PPP项目从提出到开工建设往往需要好几年的原因。

2论证和监管的成本高

企相对与传统模式,PPP项目的咨询论证成本会多出几十万到数百万(根据难易程度和投资总额,PPP咨询费一般在几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同时,对于PPP(特许经营)项目后续运营,往往需要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代为监测和考核,同时还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建设运营标准、监管标准等制度,政府职能要转变等,这同样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传统模式,政府通过组织人事,管住项目运营负责人的“帽子”,就能约束项目按照政府的监管要求运营,因而没有上述第三方监管等费用。

3争议解决成本不可控

PPP项目合作周期长,运营期限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不可能在PPP合同中完全约定清楚。因此,PPP合同不能是一个死合同(不能调整的合同),而是应根据项目运营情况、国家政策法规变化,每过几年对PPP合同的关键条款进行评估,就争议解决重新谈判,并合理调整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但争议解决的成本往往非常高。比如,以泉州刺桐大桥为例,在其特许经营期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平行过江大桥多达7座),理应对原合同进行评估和调整,但原来签订的合同过于简单,政府、企业目标不同,双方的争议一直没有解决。

4存在投资虚高的可能

尽管通过公开招标竞争可以降低项目总投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施工企业想方设法通过PPP模式拿下施工,主要是看中可观的施工利润。究其原因,很多项目因竞争性磋商或竞争不充分,还是存在投资虚高问题,从而导致施工利润偏高。

5降本增效目标不一定能实现

PPP实现降本增效的前提是政府行业服务、绩效考核标准要细化明确,并能有效监督社会资本按标准运营。否则,社会资本在逐利本性驱使下,为节约成本而降低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公车运营实行PPP后,如果没有明确的公交运营标准,企业可能会减少班车数量、增加发车间隔、提高车内拥挤度来获得更高收益,从而降低了公共服务水平。

物有所值论证的误区及完善建议

财政部的《指引》,明确从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开展定性评估,并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方净成本的现值(PPP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值)进行比较,开展定量评价。从近半年的实践看,还存在不少误区。

一是物有所值论证走形式的居多。还没有看到因为物有所值评价不通过而不能实施PPP的案例报道。

二是《指引》中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有待完善。没有体现PPP模式与传统的模式主要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中缺少一些关键要素。比如前文所列出的物有所不值,在《指引》评价方法中没有体现。

三是物有所值评价未因地制宜。比如定量评价,在现有政策下财力薄弱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法获得贷款,PPP模式如果融到资金,就可以算得上一个重要的物有所值。而对于财力雄厚的地方,尽管社会资本融资成本低,但如果其投资回报率与中长期市场利率的比值高于过去融资平台融资成本与当时中长期市场利率的比值,则是物有所不值。

四是过高估计了物有所值的作用。物有所值评价与项目可研论证一样,只是起到决策参考作用,论证本身不能自动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还是要依靠对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监管和合同履约来实现。

五是物有所值论证与可研论证的关系还没有完全厘清。目前还存在二者关系的脱节问题。实际上对于BOT形式的PPP项目,一般是先有可研论证,再进行PPP物有所值论证,但可研论证可能没有很充分地考虑后续PPP可行性论证。而对于社会资本深入参与项目前期工作DBFO方式,项目可研论证与PPP可行性论证可能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建议:进一步完善物有所值论证方法,保障专家在物有所值论证中的客观中立性,科学对待物有所值的作用,做好可研论证与PPP论证的衔接。此外,抛开经济性不说,从政治和社会治理看,PPP物有所值论证实际上是关注纳税人的钱如何更好地用在刀刃上。因此,公众如何参与PPP物有所值论证,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标题:PPP物有所值的“值”与“不值”刍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