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十二五”期间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我国污水处理的主体市场搭建已基本完成。尤其是在“水十条”出台以后,彻底引爆了其蕴含的万亿级市场需求。污泥作为污水的“衍生品”,是污水处理的产物,污泥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6上海环博会期间,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通环境)总经理刘许童就污水、污泥处理等问题与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许童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展台
谈污泥处理
近年来污泥产量在不断上升,大多数城市早已“污泥围城”,2015 年生活污泥产量为3500 万吨,同比增长16%。随着“十三五”的到来,污泥量还会增加。预计到2020 年,我国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 万吨。在提到未来污泥处理市场前景时,刘许童说:“其实我一直有一个不好的预感,5年后的水,10年后的土壤,会和现在的雾霾一样爆发危机。现在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其实是世界性的课题,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国内外都不缺好的技术。”
但是为什么现在国内一提到污泥处理处置,大家都有点头疼。刘许童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没有明确的处理标准。环保部有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检测标准,住建部有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准,每个地方的执法者有自己的执行标准,标准五花八门,导致从业人员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第二是费用问题。在过去的几年,国家对污泥处理惩罚措施还不够严格,个别单位可能随便找个坑就把污泥倒进去,所以那时基本不花钱。现在忽然要花钱到污泥处理中来,很多业主、政府方都一时转不过弯来,因此资金不到位也导致工程做起来比较困难。
第三是处置的出路问题。资源化很多人都在喊,如何资源化,怎么执行资源化,目前还没有大面积的推行。这个主要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协调,比如园林绿化是否愿意收污泥,要是做成砖,人家敢不敢买。既没有大面积的应用案例,也没有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所以现在污泥处置的下游产业就像是一个“累赘”,就算是好的肥料,送给别人不但自己要出运费,还要给人补贴钱。
针对这种情况,恒通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公司的技术特点来做具体工作。比如黑臭水体治理,公司提出了污泥原地处置的概念,直接将水体里的底泥进行固化改良,让其不再发臭,种上水草,水质保持几年都没问题。再比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很多地方用热量干化,成本都在每吨200到400之间,恒通环境采取的土壤改良方法,先让污泥瞬间除臭,变成无公害的固废,通过两周的堆放,让其含水率降到百分之三四十,这些污泥通过改良堆放,变成团粒土结构,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为实现资源化提供了条件,并且成本降低了至少三分之二。总之,恒通环境紧扣自身技术特点,希望为污泥的处理处置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行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谈排水清淤
“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城市排水管线67万公里,如果按照运营养护的价格来算,按100元/米的平均价来算,运营养护就有670亿左右的费用,由于历史欠债太多,我们调查了许多城市,城市的排水管道70%以上淤塞,50%以上严重淤塞,特别是大型箱涵、暗河、方沟甚至几十年没有清淤过,这些费用算下来每年有将近1000亿左右的清淤工程费用。其次城市泵站清淤也是一个大的课题,全国规模以上泵站约8500座,这个由于淤塞频率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淤,经过测算,每年也有100亿的市场容量。总体来说,排水系统清淤这是一个尚没有开发完整的大市场,我们也希望有同行来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做好。”刘许童如此评价排水系统清淤市场。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恒通环境该如何把握机遇呢?刘许童表示恒通环境目前公司主要分为两个事业部,一个是机器人清淤事业部,利用公司全球首创的下水道清淤机器人,专门做城市排水系统管网清淤,为城市排水管道保驾护航;另一个是水环境事业部,主要做中小型污水处理站、黑臭水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业务。这两个业务一个是排水系统的中游,一个是末段,整体来说都是一个系统里的业务,因此把两个业务做好就是公司的目标。
公司以排水系统清淤作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原因是多方面的。刘许童说:“法国作家雨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巴黎2300多公里的下水道已经变成一个可以参观的景点。但是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认为掏下水道是一个很脏很累很没有面子的工作,加上以前比较重“面子工程”,轻“里子工程”,导致做排水系统清淤工作的人没有积极性,行业发展缓慢。但是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下水道承受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以前的设计规划主要采用苏联的模式,口径小,埋藏浅,导致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压,加上管道堵塞严重,一到汛期,一点小雨都有可能导致城市看海。2012年721大雨,北京广渠门那里一个人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因为道路积水,竟然被淹死了,我当时就在现场参与救援,这个冲击对我确实太大了。作为一个从业人员,那时候就想开发一些高科技的设备,来保障管道畅通,这就是我们公司来做这个事情的初衷。同时正因为关注的人和资本少,也让我们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困难,当然也有很多期待。”
谈技术创新与引进
恒通环境自主研发全球首例的清淤机器人技术,专门针对箱涵内复杂的工况研制,相比于人工清淤其实最大的优势就是把人工不能干,干不了的活干了。大型管道和箱涵一般在城市大道下面,有些甚至穿越了城市步行街,里面不但充满各种有毒气体,水流也非常大。人工清淤必须要封路、截流、倒水、排气,这样的工作量巨大,费用也非常高,并且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恒通环境研发的机器人,就是不需要改变管道排水的状态,带水作业,就能把淤泥清理出来,消除了人工清淤的安全隐患,对城市的影响也小,更经济更环保。
同时恒通环境和旅日华人共放鸣博士领衔的水处理团队长期合作,逐步将日本最顶尖的水处理技术吸收利用。当被问及我国的污水与日本的污水相比主要区别有哪些时,刘许童说:“日本是个岛国,四面都是海,所以总体来说排放标准并不高且日本污水处理的法规和执行度比我国要严格,比如日本的建筑工地废水管理起来非常严格,不合格排放工地直接叫停。那么中国环保的未来靠什么?我认为靠人心。管理部门从严管理,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褒奖,给不干事的人以惩罚。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全民的环保理念上升了,我们可以省去很多重复工作。”
紧接着,刘许童提到:从技术上来讲,日本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对比我们起步得早,在有一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这样的技术是否适合我们国家的污水特点,是否适合我们的应用模式,这个就是我们技术引进后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将日本一些好的技术引进回来,祛除其水土不服的地方,将其适合我们的特点留下,组合我们自己的部分工艺,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污水处理行业。
谈未来发展
恒通环境的水处理业务既有生活污水处理,也有工业废水技术,未来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哪个领域的污水处理?刘许童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未来的行业主战场,我认为是在农村。由于处理量小、分布广,传统建厂的水处理模式将退出竞争舞台,而小型一体化工艺、移动式处理系统将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我们具备小巧灵活的一体化和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所以我们以后的主要方向,是向这些需要灵活处理的小型污水处理方面的市场倾斜。工业废水当然更能体现技术的实力,所以我们这方面的业务和研发同样会坚持不懈。
恒通环境以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快速建站作为主要业务之一,公司研制应急污水处理站有自己的初衷,刘许童说:“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我们第一步是不是要先治病,要先用一种好的技术,把病人先治好,减轻其痛苦。至于说要让病人如何去锻炼身体提高其免疫力,那得等先治好病再说。水处理行业现在历史欠债太多,当你看到满地哀鸿遍野,我们首先就希望快速治病救人,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吧。”
应急污水处理站的特点,主要是花钱少、建设周期短、效果好。刘许童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斗,我们在北京的很多已经治理好的河流的外源控制上,通过快速建立污水处理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行业领导的肯定,在这里我也对帮助和支持我们的领导、专家和同行表示感谢。目前来说我们业务主要还是立足北京和环京津冀地区,脚踏实地先干点成果,至于向全国其他地方的布局,暂时还只是一些‘点’,目前也都是受邀前往的。但是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能在全国一些重点区域、污水处理环境稍微落后的区域倾斜一些力量,为行业的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