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摘登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

首页> 环境修复> 综合> 评论> 正文

【政策解读】内蒙古转方式调结构绿作底色

2016-04-13 13:00 来源: 正北方网 作者: 王国英

文件摘登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0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00万亩、种草3000万亩。

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补奖标准,坚持和完善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动草原生态持续好转。加快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和林下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摘自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善补偿机制,全面提升草原、森林、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能源资源和废弃物产生,扭转和遏制“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在工业、农牧业、服务业各产业,城市、园区、企业各层面,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全社会循环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控、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紧盯重点生态工程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我区转方式调结构绿作底色

推进绿色发展,可以让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可以说,绿色发展已成为内蒙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

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生态文明出现崭新局面。“十二五”期间,全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状况实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美丽内蒙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投入546亿元,实施五大生态工程和六大区域性绿化工程。争取国家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将10.1亿亩可利用草原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投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00亿元,惠及146万户、534万农牧民。森林面积由3.6亿亩增加到3.8亿亩,草原植被盖度由37%提高到44%。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00万亩、重点区域绿化200万亩、种草3000万亩。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补奖标准,坚持和完善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动草原生态持续好转。加快发展沙产业、草产业和林下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继续实施呼伦湖、乌梁素海综合整治工程,争取治理规划获得批复。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淘汰不达标机组锅炉和小电石、小硅铁等落后产能。加强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力整治工业园区环境问题,提高准入门槛,推动园区补欠账、上水平。全面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加强城乡接合部、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地膜减量使用。建设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开展水体综合整治,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联防共治。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广绿色清洁生产,努力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排污许可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排放成本,倒逼企业减排。建立环境保护督查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试点,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快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盟市水权转让试点。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延伸阅读:

内蒙古:严格控制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

蒙草获质量提名奖 实现生态修复行业和内蒙古企业零的突破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生态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今后,内蒙古还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住更多的青山绿水、良田沃土。

严守4条红线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从总体上看,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因此,要从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出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打造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协调推进的亮丽风景线,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切实加强用途管制,重点是划定生态、耕地、基本草原和林业生态4条红线;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重点开发区,要在建设用地、节能减排和水资源配置上,在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给予倾斜。对于限制性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要完善转移支付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调动各相关盟市、旗县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引导人口逐步向重点开发区转移,产业向重点开发区集聚。

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要继续加强五大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00万亩、种草30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亩;要抓好重点区域国土绿化,继续加大公路、城镇、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等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力度,确保全年完成绿化面积100万亩;要抓好矿区治理,继续加强对敏感区域和重点地区的治理力度,开展“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行动,治理面积不低于70平方公里。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燃煤污染控制,严格防治工业污染,加大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升级改造步伐;有效控制扬尘和机动车污染,全部淘汰2005年前注册运营类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要开展水污染防治,严格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要集中开展重点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加强基本农田和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治理,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要整治农村牧区环境,重点是结合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牧区环境集中连片整治。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要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抓紧制定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措施,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重点行业监管,深入实施能效“领跑者”示范行动,落实各项奖惩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要全面清理闲置土地,积极研究闲置土地储备方案,全面清理园区闲置土地;要加强节水管理,加强农田节水改造,力争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68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去年的0.52提高到0.53,做好合同节水管理,做好水权转让,推进行业内和跨行业、区域内和跨区域的水权交易。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结合去产能、降成本等重点任务,着力推进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化转型;要推动能源清洁发展,一方面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构建循环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广应用已经成熟的循环发展方式。

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制度。内蒙古已经出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分工落实方案,在资源资产管理、生态补偿、环保市场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要加快推动落实,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

延伸阅读:

内蒙古:严格控制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

蒙草获质量提名奖 实现生态修复行业和内蒙古企业零的突破

原标题:内蒙古转方式调结构绿作底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