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上经历着资源依赖和生态脆弱的双重困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担负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实现绿色发展,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河南省新乡市,近些年来,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重大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既取得了初步成效,也经历了波动和震荡,特别是面对环保约束日益趋紧、环保标准越来越高、环保措施越来越严的新要求和自身严峻的环保态势,新乡市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科学求实的精神,切实加大环保力度,努力做到“釜底抽薪”,从根本上防治污染,以求实现绿色发展、凤凰涅槃。新乡的实践昭示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一体共生的,需要常抓不懈、一体共建。
一、警钟长鸣,治污需要更加深入、持久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新乡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发展方式不转变,生态环境不改善,新乡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迫切期盼。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新乡痛下决心,从2007年起,在“关、转、提”上做文章,着力提升产业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乡市是一座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城市,也是国家确定的老工业基地。在经济粗放型发展阶段,新乡的“五小”工业曾经遍地开花,水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曾经是新乡的支柱产业。2007年,小水泥、小造纸等“五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这些行业和企业对吸纳就业、增加地方税收都作出过贡献,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尚未到位,环境监管存在漏洞,企业违法成本较低,环保设施建设不健全等原因,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的机制尚未根本形成,新乡工业结构性污染依然相对突出。环保新形势下,新乡环境污染问题再次暴露、反弹,河流排放超标,雾霾频频袭城,以致先后被环保约谈和流域限批,环保警钟再次敲响。为此,新乡从2015年下半年起掀起了一场治污风暴。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秋风行动”,错时突击检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营造环境执法高压态势。2015年,全年共查办环境案件341起,位居全省第3位;按新法、新规、新标查办环境违法案件284起,位居全省第1位;已关闭、取缔“十五小”“新五小”等环境违法企业245家,移交司法处理案件11起,追究刑事责任7起,行政拘留4起,成效显著。
二是以“碧水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通过规划环评,优化产业布局,以环境准入,倒逼产业升级,科学利用环境容量,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环境压力;抓住水系连通工程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截污治污工程建设,对市区沿河排污口进行整治,减少直排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低的问题;相继完成了5个污水处理厂管网改扩建工程,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5万吨/天,实际处理水量达到70万吨/天,新开工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争取尽快解决市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三是以“蓝天工程”为抓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停产882家、限产81家涉尘企业;关闭取缔各类堆场400家;全部完成2015年内7995辆黄标车淘汰任务,数量位居全省第4位。
四是实施党政同责,开展问责风暴。严格落实绿色发展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逐级强化责任,并将环保和干部的使用挂钩,建立完整的环境责任和监管体系。同时,对推诿扯皮、懒政怠政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目前,全市对60名责任人进行了党纪、政纪和组织处理,其中处理县处级干部9人。
通过一系列“重拳”出击,环境污染形势得到初步控制。黄河流域的3条河流持续100%达标,海河流域的共产主义渠和卫河分别从去年8月份和12月份起实现连续达标。空气质量去年下半年优良天数比上半年增加45天,优良率比上半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对于这样的阶段性成效,我们有两个判断:一是这是靠突击运动完成的;二是这是脆弱的,也是低水平的,随时面临反弹可能。
随着治污工作不断推进,我们对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认知也在深化:由于多重不利因素重叠交织,新乡市有着比中西部地区同类城市更为严峻的环保治理形势,环保新形势下,在持续保持污染治理高压态势的基础上,必须实现污染防治工作由运动式、突击式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同样的经济总量,同样的污染程度,我们治理起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深入、持久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二、痛定思痛,根治“顽疾”必须从根子入手
新乡的污染治理形势是先天不足,后天欠账严重。可以说,新乡的环境问题,是国内最复杂的样本之一。下一步的环境治理是个艰巨的过程,但如何抉择不容回避。面对问题,必须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不能走“治了弹、弹了再治”的老路,需要通过环保警钟的倒逼,综合施治,实现绿色发展。
我们很清醒:新乡现阶段的一些治污措施是扬汤止沸的权宜之策,特别是面对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环保新形势,理想的治污措施不应是“按下葫芦又起瓢”。
新乡市组织环保、气象等多个方面的专家进行认真论证,并邀请国家环境保护部、省环保厅、郑州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列席市委常委会集体会诊,研判形势、分析原因。专家们列出了问题清单,新乡环保形势严峻,既有产业结构原因,也有自然条件先天因素,还有历史欠账、监管不力等原因。
一是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新乡工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门类较多,但长期以来,电力、水泥、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企业较多,污染型行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比大,污染积淀较重,污染负荷较大。2015年全市五个高污染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24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7%。2014年全市水泥产量2406万吨、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43万吨,均居全省第2位;硫酸产量127万吨,居全省第2位;农用化肥产量164万吨、合成氨产量180万吨,均居全省第1位。2014年新乡市工业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省比重分别高达11.15%、11.48%、5.17%、7.4%,分居全省第1位、第1位、第7位、第4位。
二是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新乡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占全年风向的26%。而在新乡上风向的辉县市、卫辉市、凤泉区等地采石、碎石、水泥等企业较多,对新乡的大气污染造成很大影响;新乡市辖海河流域卫河、共产主义渠无地表径流,接纳的全部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河上游主要以造纸、化工、医药中间体等污水排放量较大企业为主,污染较重,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凤泉区4个县(市)、区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工业污染物排放,累计工业源COD排放占全市的78.8%;工业源氨氮排放占全市的56.3%;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市的78.3%;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占全市的88.8%;工业源烟粉尘排放占全市的85.5%。
三是自然扩散条件不好。新乡平均海拔70米,北部、西部被南太行山围绕,南部为海拔155米的“悬河”——黄河,从地形上看,新乡是一个“洼地”,静风天气较多,静风频率为23%。这种地形容易积聚污染物,还特别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多。2007年,新乡所有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基本上满足当时污水处理要求,但目前已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和现实需要。另外,有关专家指出,新乡市卫河等河道10余年没有清淤;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垃圾围城现象;市区缺少完整环线道路,众多过境车辆穿越市区,尾气排放、道路扬尘等都是影响大气质量的污染源。
五是环境监管有漏洞。环境污染检测、监管存在盲区。存在部分市控企业监控设施管理不到位、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环境监管不认真等现象。
三、标本兼治,实现凤凰涅槃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加快绿色发展既是中央要求,也是发挥新乡山水优势,实现生态文明、产业升级的战略抉择。针对问题症结,新乡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新乡的优势和潜力在生态,希望和出路也在生态。解决污染“顽疾”,必须继续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为支撑,举全市之力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建设绿色新乡。
一是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筑牢绿色发展理念。战略问题至关重要,“战术上的勤奋,难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对照中央提出的“两山论”和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要求,当前,我市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进程阶段,由于自然扩散条件较差和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多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形势,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绿色发展?首要的是明确战略重心,形成思想共识。经过研究论证,市委市政府认为必须把涵盖生态环境等在内的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并制定出台了《新乡市关于加快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二是实施最严厉的环境管治措施,强力推进治污。环保的标准高了,环保的措施也必须严起来。夯实环保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履行环保职责、落实环保责任,强化“不抓环保就是失职,抓环保不到位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就是渎职”的思想认识,把环保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提高城市道路机扫率,加强对主次道路的水洗洁净工作,强化建筑工地、道路施工、渣土运输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率,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禁止未取得绿标的机动车上路,加快淘汰黄标车;全面开展餐饮业油烟治理,禁止露天烧烤。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全面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多污染协同控制。重点推进河流周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确保达标排放。大力推进城镇和农业等水污染源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生态调水长效机制,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达标,到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积极推广农田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控制农药用量和污染。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将各县(市)、区政府及专业园区管委会环保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将企业各类环境、税务等信息进行公开,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强化环境执法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使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使污染防治任务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产关闭、行政拘留、司法处理等强力手段,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坚决采取新闻曝光、行政约谈、区域限批、一票否决等措施。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凡被国家、省通报的问题责任人一律追责,凡对市委市政府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一律追责。通过执法与问责压力的层层传导,让人人都担负起环保的责任。
三是实施大规模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历史欠账。推进绿色发展绕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我们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积极推进市区中心城区水系连通生态建设。总投资80亿元,利用三年时间对市区卫河、共产主义渠、赵定河、人民胜利渠、东孟姜女河、民生渠实行全面截污,消除市区黑臭水体,沿岸污水通过管网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引黄河水、城市中水等水源补充城市河道,形成互联互通的城市水系;建设定国湖、卫源湖等5片景观水面,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市区铁西、东区和全市各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市区、县(市)和产业集聚区收水管网,2017年年底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强化对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发挥环境效益。加快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积极谋划开工建设新乡市垃圾发电项目,彻底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严格落实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集中供热、供气设施建设。拆除10吨以下燃煤锅炉,减少原煤散烧现象,加快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供气设施建设,做到一区一热源。
四是切实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实现脱胎换骨。如何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治理普遍存在的“猫来了老鼠跑了、猫走了老鼠又来了”的问题,关键是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生态的倒逼、绿色的倒逼,进而实现经济体的凤凰涅槃。为此,新乡市提出要变环保压力为动力,以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生产生活方式的系统性重构,激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抓住新乡市被认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的机遇,着力实施产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经济总量,降低单位产值污染排放;注重集约、循环利用资源,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完善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两个对接链条,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着力健全社会层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横下一条心,推动二产转型升级,增加三产比重。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发展轻污染、少污染、无污染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发展“4325”工程,优化提升特色装备制造等4大支柱产业,重点突破生物与新医药等3大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七大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升。加快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科学制定并实施城市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控制,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逐步退出,城市上风向和地表水上游区域不再新建重污染型企业。工业上重点布局无污染、少污染的轻型工业,农业上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城郊农业、都市农业。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压缩区域内水泥粉磨站、商砼、碎石等传统污染产业规模。
五是注重完善机制,强化加快绿色发展的组织保障。“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诸多事例表明,一项复杂工作的推动,管与不管不一样,一般管理与严格管理不一样,单个部门单打独斗和部门联合作战不一样,责任明确不明确、落实不落实不一样。抓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尤为如此。注重树立正确导向。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和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办法,把环保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与经济发展同等对待,对出现问题的、造成重大影响的或被通报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将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领导干部重用、提拔的约束性指标进行考核。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注重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各级各部门“抓生产就要抓环保、抓业务就要抓环保、抓部门就要抓环保”的理念,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环保部门主抓、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注重加大督查力度。针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上热下冷、上急下怠、上通下阻”等问题,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切实加大督查力度,由“督企”向“督政”转变,加大对推诿扯皮、懒政怠政的单位和责任人追责力度,确保将环境污染防治压力层层传递到各级各部门,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落到实处。注重强化宣传教育。把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思想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循环、高效发展新模式。
(作者系中共新乡市委书记)
原标题:生态和经济:一体共生一体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