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京津冀区域冬季重污染应对重在冬病夏治,要从平时抓起,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污染减排,这是长期工作。对于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的形成,经过综合来源解析结果表明,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京津冀污染治理要长年抓精准抓

2016-03-02 08:25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闫志强

在日前举行的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京津冀区域冬季重污染应对重在冬病夏治,要从平时抓起,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污染减排,这是长期工作。”

对于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的形成,经过综合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今冬京津冀地区重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依次为居民燃煤散烧、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其中,居民燃煤散烧是近期北京及周边地区重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在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

柴发合认为,通过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发现,京津冀区域中存在大气重污染热点区域。热点区域是指频繁地最先发生重污染过程、重污染持续时间最长而且程度最严重的区域。

“对其强力控制、精准治污,投入少,治理效果较为显著。”柴发合说,京津冀地区最突出的热点区域位于保定城区及东南部、石家庄东北部、衡水西北部和沧州西部的4市交界地区;北京南部、保定东北部、廊坊市区的三市交界地区也存在热点区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介绍,通过其“区域空气质量调控关键技术系统”对污染物输送进行的分析,发现有5条主要污染物输送路径影响北京。京津冀北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占64%,其他区域贡献均不超过10%;京津冀中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占53%,另外还明显受到北部的传输影响;而京津冀南部对本地污染的贡献只有45%,受中部和山东的影响明显。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在会上提出的数据与源解析显示,北京去年全年燃煤总量约为1200万吨,其中非采暖期约300万吨,采暖期约900万吨,是非采暖期的3倍。进入采暖期北京每天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分别增加了14.3、6.4和12.7倍。

在交流讨论中,一些业内专家建议,应坚持以应急促环境管理。把重污染天气应急融入环保整体工作,抓住重污染天气期间社会各界容易达成共识的契机,采取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专家还指出,当前应急减排措施导向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优劣的差别,对好的企业激励不够、对差的企业督促不够,导致很多企业应急减排不主动。有专家表示,对治污设施不完善、经常出现违法排污行为的企业,应该执行更严格的应急减排要求;对容易操作、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要求可以高一些;对难以操作、减排成本高、治污设施又比较完善的企业,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对污染源识别范围十分有限,如数亿辆的非道路移动源、数百万吨的溶剂使用源都不在空气污染源统计范围内。”贺克斌说,除了完善PM2.5污染源解析,还应强化大气立体观测技术平台,污染源头减排和区域调控技术等。

目前,我国排放清单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随着产业与能源结构的快速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各地污染源的空间位置、排放信息正在快速发生变化。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在大气环境中迁移转化非常复杂,目前对很多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到位,尤其是重污染过程中二次颗粒物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这些都会影响空气污染预报的准确性。” 贺克斌认为。

原标题:京津冀污染治理要长年抓精准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