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PPP项目的落地中,不少问题随之出现,引起业界担忧。而在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个有着10年历史的PPP项目,至今仍在良好运营。记者日前实地考察了这一项目,对其建设、运营等情况进行了采访。
政企双方协商机制完善,共担风险
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老港镇东部,地处东海滩涂围垦区,占地面积361公顷。填埋场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日均生活垃圾接收量8000吨。这一工程由法国威立雅集团和上海环境集团共同投资,于2005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虽然工程刚刚投运时,我国并没有出台相关PPP政策,但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项目参与各方还是明确了风险。据了解,老港四期成功的原因在于与市场相关的风险由社会资本来承担,而法律政策、垃圾供应等风险由地方政府承担。此外,对于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产生的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
作为《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老港四期总投资超过10亿元,服务上海近1/3的人口。2005年项目建设时,日处理能力设定为4900吨/天。
由于老港四期填埋场建在软泥之上,为控制填埋平衡,运营方采用了高纬填埋技术控制地基承受力。采用这一技术后,填埋场的库容也得以增加。目前,老港四期正在分阶段填埋,地下可填埋10米,地上填埋高度达到45米。
经过运营方不断优化设计,老港四期在填埋场整体面积不增加的前提下,总库容由4900立方米扩展为8000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提高到8000吨/天。老港四期的项目特许期限也由原来的20年增加到了45年。
特许期限和库容量变了,项目条款是否也随之改变?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政企双方协商机制完善,项目条件发生变化后会重新协定收益等内容,一般平均2~3年进行一次协商。
目前,每天运送来的垃圾在填埋场门口就会通过动、静两用的双向磅桥系统称重,称重信息自动上传到上海市容局信息库,由市容局与公司指定的第三方专业公司运营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治污、循环利用水平高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港四期填埋场顶部被HDPE土工膜覆盖,可防水、防臭、防虫,只空出一小片填埋区域。填埋场底部也铺设了双层HDPE土工膜,防止垃圾渗滤液渗透。
而垃圾渗滤液在导排出后经过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MBR及超滤等工艺处理后,达到行业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每天的处理能力可达2400吨。
垃圾填埋后,在厌氧环境中发酵产生的填埋气(沼气)也可以回收利用。据计算,老港四期每年的气体处理量可达8000万立方米,每吨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可发电2万多度,可满足近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目前,场区已安装11台15兆瓦的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这可以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相当于200个上海植物园的吸碳量。” 威立雅环境服务(中国)公司建设总监兼填埋气发电业务中国总经理孙雄良介绍说,未来老港四期还要回收烟气中的余热继续发电。
据了解,在老港四期这一示范项目中,政企双方的契约精神和履约能力都比较好。比如,运营方在老港四期填埋场内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算垃圾压实程度,保证压实密度始终保持并高于合同要求的0.8吨/立方米,同时有效收集渗滤液。上海市政府则鼓励垃圾填埋沼气发电并网,协调支持电网建设,并给予0.25元/度电的补贴。
原标题:垃圾填埋场怎样用得好用得久? 政企合作,优化项目,上海老港四期库容提升8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