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我国最大的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地之一,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电子拆解业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先污染、后治理路途艰难。多年来,贵屿污染治理备受海内外关注。当地党委政府立下了2015年底前对电子拆解业圈

首页> 固废处理> 危险废物> 报道> 正文

“电子垃圾之都”艰难转型记——广东贵屿电子拆解业整治追踪调查

2015-12-15 09:5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车晓蕙 詹奕嘉

“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我国最大的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地之一,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电子拆解业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

“先污染、后治理”路途艰难。多年来,贵屿污染治理备受海内外关注。当地党委政府立下了2015年底前对电子拆解业“圈区管理、集中治污”的 “军令状”。记者近期多次前往贵屿追踪调查发现,数以千计的拆解户已进入循环经济园区内统一生产、交易,贵屿治污有望迎来拐点,但消除多年积累的污染欠账仍面临艰巨挑战。

从遍地“小散乱”走向“集中入园”

记者近年来多次前往贵屿探访,感觉犹如行走在一座“电子垃圾城”中,道路两旁遍布电子垃圾回收站和废旧电子配件店铺,焚烧金属的恶臭弥漫整个镇域。据统计,贵屿镇曾有3000多家废旧电子电器拆解户,从业人员超过十万,年拆解量达45万吨。

20多年来,散乱的废旧回收、落后的拆解技术导致当地土壤、水、空气等被严重污染。汕头市环保局局长黄腾远说:“贵屿镇北港河段一度布满酸洗窝棚,河水酸度几乎达到强酸级别,底泥重金属严重超标,含铜量接近1%,接近铜矿含量。”

11月初,记者回访贵屿镇发现,这里的面貌已明显改变:镇村街道以前比比皆是的废旧电器回收站和拆解作坊都已关门闭户,北港河两边曾有的酸洗窝棚也都销声匿迹。

而离镇区不远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各种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一排排集中拆解楼已经完工,一、二、三期已投入使用,第四期22栋厂房已封顶,正进行装修。

据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郑金雄介绍,贵屿镇拟保留的3141家拆解户中,已取缔、核销企业共441家,其他拆解户共组建49家公司,今年12月1日起园外一切废旧电子电器企业停止生产,12月10日完成废旧电子电器企业搬迁入园。

不少已经入园的拆解户告诉记者,由于铜、锡等金属国际价格走低,入园拆解提高了租金和运输成本,生产经营行情黯淡,但对改善当地环境很有好处。拆解楼首期4栋的一位经营户说,原先整个贵屿镇空气刺鼻难闻,但如今镇区空气好了很多,“政府管得严,没有人敢在外面做。”

从运动打击走向“集中管理”

潮阳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坦言,2012年前,贵屿污染问题经历过数轮整治,也曾多次采取行动捣毁酸洗加工厂、拆除焚烧电路板高炉等,但因属“运动式治理”,打击力度松懈之后散乱无序拆解很快“反弹”,教训十分深刻。

2013年,《汕头市贵屿地区电子废物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获得广东省政府批准。这份方案显示,贵屿将强制和引导拆解散户逐步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实现集中拆解和治理污染的目的,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实现“圈区管理”和集中治污,从广东省到贵屿镇的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加码、内拉外推,除继续严厉打击焚烧、酸洗电路板等污染违法行为外,还探索设卡管理、实行废旧电器拆解货物集中交易等制度。

记者在贵屿循环经济园区门口看到,载着废旧电器的货车须凭交易卡、过磅单据才能通过。郑金雄说,园区向拆解户发放交易卡,所有交易须在园区内凭卡登记进行,这不仅有利于堵住园区外的混乱交易,也可避免走私废旧电器流入市场。

“圈区管理”,目的是“集中治污”,园区功能还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废旧塑料再生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处理、综合废物处理等。今年11月,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总工程量约90%,拆解楼一期废气治理设施完成改造升级,火法冶炼、塑料清洗中心等环保项目正加紧推进。这些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后,拆解产生的污水、废气可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

消解污染“欠账”任重道远

汕头市环保局今年三季度监测显示,与2012年相比,贵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中重金属铅和铜含量下降93.85%和84.29%,北港河5个监测断面重金属铅、镍和铜的浓度比2012年分别下降36.84%、78.28%和93.83%。

“贵屿的环境综合整治,原来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终于出现了一线曙光。”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说。

当地干部群众认为,拆解户集中入园为贵屿治污开了好头,但要消除20多年积累的污染欠账还面临挑战,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和督促,严防园区外非法拆解“死灰复燃”。

与此同时,园区内各项环保设施效果如何也待检验。记者在园区内看到,各种废旧电器堆积如山,空气刺鼻。一位进行“烤板”作业的湖南籍女工说:“一天工作十个小时,常常头疼胸闷。”

黄腾远坦言,从过去“小散乱”的乱排乱放,到现在集中治污,的确是一个飞跃,但集中治污的环保设施大多没有现成技术,需加大研发力度,并持续跟踪监督成效。

此外,20多年积累的“污染存量”如何处理也是一大难题。记者在贵屿周边看到,附近多条河流恶臭难闻、水如墨汁,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当地环保人士透露,贵屿镇两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约200亩,就投入1000万元左右治理,要全面修复河流和土壤耗资预计数亿元,彻底消解污染“欠账”依然任重道远。

原标题:“电子垃圾之都”艰难转型记——广东贵屿电子拆解业整治追踪调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