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
危废处置
危险废物指具有以下两种情形的固体、液体废弃物:
(1)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
(2)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同时,医疗废物和电子废弃物也都属于危废。根据发改委和环保部2008 年最新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分49 大类约500 种,成分复杂。我国危废处置行业面的发展主要临着下列现状:
1执法力度趋严,危废产量急剧上升,处理能力不足
我国的危废处置相对滞后。从1990 年开始起步,到1996 年初步形成相关管理体系,到2008 年才形成《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我国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也是从“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截止到2010 年,全国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总处置能力达到2,325 万吨,较2006 年提高了226%。不过,危废处置问题仍较大,一方面管理体系仍不完善,仍只是完成了较大型企业的全面监管,中小企业偷排现象突出;无害化处置保障能力不强,但截止到2010 年底持证单位利用处置能力仅占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危险废物产量的50%左右,且设施负荷率不足40%,很多大型危废产生单位和工业园区普遍没有配套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和处置56+设施。偷排、处置设施严重匮乏是我国目前危废处置的最真实现状。
执法加严与标准提高促使危废处置量价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 年全国危废产量达到3,430 万吨,较2010 年增长了115.7%,2012 年,全国危废产量达到3,465万吨。保守估计,若危废产量以15%的增速增长,到2015 年全国危废产量将达到4600 万吨/年。
2我国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滞后较为严重
根据环保部门数据,截至2011年底,全国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约1500家。持证单位处置能力仅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危废产生量的50%左右,且设施负荷率不足40%,每年通过持证单位处理的危险废物占比不到全国危废产生量的20%。
危废的主要处置手段包括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和贮存三种手段,2011 年三种处置方式的比例分别为50.5%、26.1%和23.4%,其中无害化处置又可分为物化填埋、焚烧等方式,前者吨处置费用在800-1000 元/吨,而焚烧处置在1500 元/吨以上,目前一线城市危废无害化处置收费平均水平在1500 元/吨左右。而危废的综合利用主要以金属提炼为主,吨危废的产值根据危废中所含金属种类和量来定,较难估算,含铜废液回收价值高,吨含铜废液可产生收入3000-4000 元左右。
2010 年我国危险废物的处置量1253 万吨,按《“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要求,持证单位危险废物年利用处置量要比2010 年增加75%以上,据此计算2015年我国的危废处置量将达到2,192 万吨。而按我们估算的6,000万吨的危废产量计算,危废处置量将达到4,500 万吨以上。因此行业增量空间十分巨大,按后一数据计算,到2015 年我国危废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 亿元。在“十二五”危废处理行业有望提速发展的背景下,具备资质、经验、技术及资金优势的企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3行业存在高壁垒
由于危废的高危性、复杂性,危废项目设计、建造、验收等各环节均较繁琐,且项目审批需要上报到环境保护部,这奠定了行业的高壁垒,主要体现在处理资质的获得和技术的积累方面。
(1)资质壁垒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危废经营许可资质按照经营方式,分为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资质和危废收集经营许可资质。此外,危废资质除对危废经营方式有所要求外,对危废处理种类及经营规模也有所列示。危废牌照的获取为行业准入的重要壁垒之一,此外,工业企业产生的危废种类往往不止一两种,全资质运营商可为危废产生企业提供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2)技术壁垒
危废一般具有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如风险控制经验不足,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危废处理对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技术,特别是在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有效性方面,需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以深刻认识废物价值及适用路线。
延伸阅读:
中国的固废挑战:包装废弃物
这些因素导致危废项目的建造周期较长, 一般一个中型的危废项目从立项申报到最终通过验收投入运行需要3-5年时间,而大型危废项目甚至需要6年以上。虽然目前审批权开始下放到省环保厅,但基本无法改变建造周期长的现状,项目审批流程长、选址困难等问题仍将存在,因此,危废项目的产能落地速度非常慢。
污泥处理
“水十条”规定,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主要疑虑包括病原菌传播、化学物质、烧苗、病虫害、杂草控制,恶臭。污泥堆肥过去是经济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废弃物中有机物分解、腐熟转变为肥料,是个生物化学过程。在发酵过程当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相对稳定的腐殖质物质。但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重金属的沉积,城市污泥直接堆肥显然是不可取的。在目前的条件下,城市污泥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或者确保环境安全前提下,即在稳定和无害的条件下,才能进一步考虑其资源化利用问题。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可以追求资源化和经济效益,但要以无害化为首要目的。
在我国,污泥处理主要技术有4种: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污泥好氧堆肥技术、污泥高干脱水技术。污泥干化焚烧减量化效果明显,但运行费用也是最高的。
污水中约30-50%的COD转入到了污泥中,转入污泥的氮约30-45%,磷约90%。如果污泥不及时进行处理处置,从节能减排的角度上,污水处理设施只做了一半或者2/3的工作,所以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或节能减排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水十条”的颁布,污泥处理处置会成为下一轮环保发展的热点。污泥处置路线不同会存在不同的工艺组合,但各种技术路线最终要经受环境、经济和市场的检验。
我国市政污泥2010年到2014年保持较高增幅,预计到2015年产生量达到3509万吨。2010年,我国只有不到10%的污泥进行了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或建材利用等方面的处理处置,其余大部分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5年来,污泥处理处置率不超过20%。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和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是一种能把太阳能储存在生物中的洁净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发展新型能源的重要选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美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国家之一,从1979年就开始使用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约占该国能源供给总量的3%。利用甘蔗作为其主要生产来源,巴西已经成为最大的乙醇生产和出口国。而欧洲则利用富裕的森林资源,将充足的生物质能源开发转为供暖、发电和生物柴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人们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4年3月,美国物理学会物理中心报道了一种新生物酶电池。该电池几乎能提取糖分子中所藏有的全部能量,其能效不仅远超之前报道的所有生物电池,而且也远大于普通锂电池,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欧洲则在生物质燃气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瑞典不仅率先利用生物质燃气净化技术提纯制车用生物质燃气和管道天然气,而且还开出了世界首辆沼气火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具备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有的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其中,户用沼气开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燃料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现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目标,构建了包括生物质能源管理体制、经济激励制度、总量目标制度、技术标准制度的生物质能源法律制度,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必将促使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速度更快。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对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这对于解决我国能源紧缺和减轻全球环境污染都将作出重要贡献。
环保行业商业模式进化
延伸阅读:
中国的固废挑战:包装废弃物
原标题:我国环保行业深度解析(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