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了。在各监管部门对事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学界也在分析事故处置过程中舆情应对的成功与失误。其中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评价,有关研究者认为,环保部门的表现相当好。综合看来,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主要涉及以下5个方面:一是质疑企业环

首页> 环境修复> 综合> 报道> 正文

天津事故舆情应对 多少可圈点之处?

2015-11-24 09:44 来源: 新环境微信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了。在各监管部门对事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学界也在分析事故处置过程中舆情应对的成功与失误。其中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评价,有关研究者认为,环保部门的表现相当好。

综合看来,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主要涉及以下5个方面:

一是质疑企业环评不到位,安全距离较小;

二是质疑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准确;

三是担忧降雨会导致污染物扩散;

四是有媒体报道现场测出神经性毒气,可致心脏骤停,引发恐慌;

五是海河现大量死鱼,引发公众产生污染联想。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环保部门及时回应,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牢牢抓住公众关心的话题。

学界有个“三圈理论”,认为政府需要、媒体关注和公众关心三者重叠部分,是政府信息发布的最佳内容选择。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时,要掌握媒体和受众的情况,即媒体的报道需要和采访重点、受众的话题预期,包括受众获取信息的动机、兴趣、情绪、心理等。

环保部门在此次舆情应对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公众的质疑,有针对性地组织力量回应,消除负面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官方微博在跟进事件、报道进展的同时,保障回应内容真实、全面,依据可靠,处置合理合规,减少了舆论质疑,掌握了主动权。多数微博、微信内容为环保部门的独家权威解读,减少了不必要的舆情质疑与猜测。

事故发生后,环境监测数据首次发布,网上就开始流传不信任的声音。有网友怀疑初步监测结果的真实性,认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没有对氰化物浓度做出规定,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并不能反映氰化物浓度。

对此,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环境新闻”组织采访了郝吉明院士,就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区别,向公众进行答疑解惑。当天微博阅读量达到53万,取得了很好的科普效果。次日,中国环境报予以刊发。随后,光明日报完整转发了这篇报道,很多网络媒体、自媒体也纷纷转载。

第二,以开放的姿态接纳社会组织参与。

8月13日,有媒体报道,出事货场目前还存放至少700多吨氰化钠,但根据救援队伍在现场进行的检测结果,下水沟里已检出氰化钠,说明已经泄漏。

8月14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快速反应小组到达天津滨海新区,当晚进入最近距离核心危险区两公里处现场监测。

8月15日,快速反应小组离开核心危险区,对爆炸区南部的海河及天津新港水域内的4个点进行了12次针对地表水的氰化物检测,未检出氰化物。绿色和平组织的监测数据印证了环保部门数据的真实性,让谣言不攻自破。

社会组织参与监测,可以说是此次环保部门在舆情应对方面的一个亮点。环保部门以开放的姿态接纳社会组织监督,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公众,不仅消除了公众的质疑,也树立了良好形象。

第三,环保系统整体行动,全国一盘棋。

此次天津爆炸事故,环境保护部及时介入、协调指导,无论是环境应急处置还是舆情应对,环保部门都体现出很强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反应迅速,应对及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环境保护部的新媒体表现也很出色。官方微博、微信及时跟进,把握事态发展脉搏。以“中国环境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例,连续10天每晚23:30左右发布,抓住网民阅读高峰时段,早于报纸、网站,将环境保护部当天的权威信息及时发布。

环境保护部应急中心主任田为勇多次与地方环保部门负责人、环保专家等参加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应急工作的开展情况,回应公众关切。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门有关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现出了权威性和专业性,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认可和好评。

原标题:天津事故舆情应对,多少可圈点之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