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含氰废水处置工作终于攻克难关,经破氰后的事故爆炸废水治理达标开始正常排放了。8-12事故造成难以估算和判断的危险,尤其是在堆场里存放的700吨氰化钠,随着爆炸的冲击波有多少吨散落出来?与消防用水、地表水、管网雨水混在一起的容量是多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天津“8·12”事故含氰废水处理处置纪实

2015-09-10 09:58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童克难

8月30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含氰废水处置工作终于攻克难关,经“破氰”后的事故爆炸废水治理达标开始正常排放了。

“8-12”事故造成难以估算和判断的危险,尤其是在堆场里存放的700吨氰化钠,随着爆炸的冲击波有多少吨散落出来?与消防用水、地表水、管网雨水混在一起的容量是多少?当时都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想到的是,浓度在十几到几百毫克/升之间的含氰废水一旦流入渤海,将是一场巨大的环境灾难。

这一从未遇到过的严峻情况,震撼了环境保护部与天津市环保局的环境应急、环境监测人员。在空气质量稳定之后,含氰废水处理处置成了重中之重。

摸清市政下水管网情况,封堵入海口门

“8-12”事故发生后,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一周内两次、前后共计5天在天津现场指导研究环境应急,冒雨查看市政排水水井口门封堵情况。他与滨海新区、天津港工作人员一起,逐个口门、逐个泵站、逐条管线排查,分析哪处点位可能没完全封堵住,查出8月18日一号雨水泵站氰化物浓度突然上升的未封堵点位。陈吉宁强调,一定要对事故废水严防死守,对核心区内外水体、管道等上下管网连接、封堵情况,再次严密排查,坚决防范事故废水流出。要进一步加强专家组力量,开展理论分析,为下一步“破氰”处置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从8月13日凌晨到天津后,连续十几天坐镇事故现场,与环境保护部应急办主任田为勇、天津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在爆炸事故现场奔波查看,讨论磋商应急措施。

天津市环保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局长温武瑞,副局长赵恩海、刘洁、吴光亮等率领市环保部门和滨海新区环保人员马上投入应急战斗,部署摸清事故区周边管网现状和封堵所有排海口工作,为实施全面封堵事故废水争取主动。

8月12日晚事故发生后,滨海新区环境局局长左凤伟、副局长刘恩林等滨海新区环保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滨海新区环境局水污染防治处处长刘海英火速与天津港集团环保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要求天津港集团迅速摸清事故现场管网走向、有多少排海口,并对排海口实施封堵。

8月13日凌晨两点,按照部署,保税区环境局副局长樊在义立即通知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事故来水冲击防范准备。

凌晨两点多,天津港集团反馈信息,事故半径3000米范围内有排海口3处,均处于闭闸状态,没有下雨不会开闸。

凌晨5点多,环保部门会同天津港集团人员现场查看排海口封堵情况,对现场发现未封堵的北港东三路临时雨水泵站溢流口实施封堵。

6点多,再一次现场查看封堵情况。保税区环境局已分析出监测数据,同时要求污水处理厂切断企业污水进入通道。

8月13日上午,滨海新区环境局、水务局联合向天津港集团发文,再次重申务必封堵全部排海口,加大巡查频次,区域内企业实行限产限排。同时,要求相邻的保税区企业实行限产限排,降低管网收水负荷。

8月14日,环保部门要求天津港集团在事故核心区周围设置围堰,防止核心区内废水外溢。

8月15日,事故核心区周边筑起4000米长围堰。

8月19日,核心区半径3000米范围内的市政下水管网全面封堵,有效防止含氰废水外泄。一些零星坑洼含氰废水,也已抽调罐车运往专业公司暂时存放,做进一步处理。

划分区域各个击破,确定技术路线

天津市环保局水处处长贾丽泉告诉记者,经对爆炸事故发生以来周边水环境的连续监测,已锁定受氰化物影响的地表和管网水主要集中在事故核心区及其周边约4平方千米范围内,受封堵影响难以正常排水的管网覆盖面积超过20平方千米。

经专家论证和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研究工作,根据管网封堵和排水走向,制定了“前封后堵,中间治理,不达标不外排”的处置方案,将事故废水按照区域分割成相对独立的5个区域。各部分之间全部封死,在每个区域至少安装一套“破氰”设备,实现对事故废水的各个击破。

温武瑞说,随着现场处置情况的变化,天津市环保局先后制作了5张事故处置图,详细标出事故影响区域,并以不同图例和颜色标识出以爆炸点为圆心20多平方千米内的管网、泵站、渠道、景观湖和破氰设施、雨污水、水质监测点位。在事故区域里标出4平方千米水污染区,并用红色(西)、橙色(西南)、绿色(东北)、蓝色(东)、紫色(东南)区别5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环境保护部和天津市环保局紧急组织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天津市环科院、环境技术开发中心、创业环保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及有关企业近百人的专家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开展技术攻关,在事故含氰废水处置中形成了4条“破氰”技术路线。

第一条技术路线:采用次氯酸钠氧化结合臭氧、活性炭等循环破氰的工艺。共4套设备,主要负责一号雨水泵站、事故点区域的含氰废水处理,同时在北港路东三路临时雨水泵站和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各有一套装置,覆盖了红色、蓝色、紫色区域。

第二条技术路线:采用两次臭氧破氰,加活性炭和脱氰菌,再经次氯酸钠进一步破氰的工艺。共1套设备,安装在新港六号路与北港路交口处,负责橙色区域事故废水处理。

第三条技术路线:采用超磁水体净化工艺,污水首先进入系统的微磁絮凝反应器,通过系列反应与磁种形成微磁絮团,然后流入采用超磁场永磁磁盘的超磁分离机,实现快速吸附分离,从而将污水净化。共1套设备,安装在绿色区域东排明渠,负责干流废水处置。这一区域的含氰废水浓度相对低一些。

第四条技术路线:采用次氯酸钠、臭氧氧化破氰,加膜处理的工艺。共1套设备,安装在绿色区域东排明渠支流旁,负责这一支流及绿色区域废水处置。

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孙韧说,为确保事故废水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对事故废水处置的前、中、后环节,均采取全天候、多点位监测,对处置后的废水水质严格把关,确保不让一滴超标废水入海。

“破氰”团队合力奋战

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温武瑞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手机半夜突然响起接听突发情况报告已是常事。一次清晨采访废水处置点位时,记者偶然遇到他,得知他因为担心第二天下雨,天不亮就到一号雨水泵站点位查看情况,并组织了对2号坑达标水的外排,为来水腾出容量。

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赵恩海为做好废水达标排放工作,多次实地沿围坝查看排海明渠,研究排放途径。在紧急情况下果断提出将达标废水排入湿地做进一步净化处理的建议。此建议得到环境保护部和专家研究团队的认可。

天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吴光亮分管现场处置组,为了给爆炸核心区场地处置打开通道,全力组织事故区高浓度含氰废水外运。贾丽泉、水环境保护处副调研员甄明泽始终冲在“破氰”第一线。刘海英自8月12日晚接到事故报告电话以来,一直处在“连轴转”状态。在“破氰”战斗中,像他们这样的环保卫士还有许多。

“破氰”离不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支持。事故发生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单位,迅速响应环境保护部和天津市环保局提出的“破氰”技术攻关研究。8月20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教授接到通知后,直接从学校赶赴天津滨海新区。同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协调组织四川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环保企业,紧急运送4套移动式处理装置支援天津。

按照天津市环保局分工,由天津市环科院负责“破氰”实验研究,同时负责寻找“破氰”设备。8月13日,天津市环科院根据环保技术超市储备的环保技术项目名单,找到了天津鑫宇环保运营有限公司,得知这家公司可以调集一套3000吨处理能力移动式废水处置设施,这也是当时能找到的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一套移动式处置设施。

公司总经理张德强召集公司技术人员立刻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并于8月14日凌晨将设施运入事故区,连续三昼夜不眠不休进行安装、调试。同时,立刻将分布在天津市不同区县的移动式设施向滨海新区调集,整合改造成了第二套处置设施,并安装于保税区扩展区污水处理厂。

8月15日,天津创业环保研发中心获悉事故区需要处置含氰废水后,立即着手研究“破氰”工艺和方案,17日报送了初步方案,18日拿出详细方案,随后通过事故应急专家组论证。方案通过后,8月21日开始进场,并配合王凯军教授进行实验。8月22日下午,“破氰”装置主体运抵,23日开始组装,同时,从全国各地调集配套设施。8月26日晚,所有设备到齐完成组装,8月27日凌晨开始运行。

天津创业环保研发中心总工程师李玉庆说,这套设备根据所处理废水浓度不同,可以日处理废水1000~5000吨。通过几天的循环运行,所在区域管网内含氰废水浓度,已从刚开始的平均10毫克/升降至0.16毫克/升,对氰的去除效率达到95%以上。

天津环境技术开发中心在得知事故现场急需破氰装置后,连夜将为某单位制造的水处理设施改装成破氰设备运往现场。这套设备具有3000~5000吨的日处理能力,现已投入正常运行。

天津合佳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是综合性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示范基地,公司接到清除爆炸核心区含氰高浓度废水的通知后,立即派出危化品运输专用车进入明火尚未完全熄灭的核心区清运。至8月30日,他们进场16天共运输220余车,总量8000多吨。

在这场“破氰”战斗中,像这样的企业还有许多。一位姓石的滨海新区大港企业家,腾空了自家上万吨的油品储罐,并用自家拉油罐车运走并储存了封闭在雨水管道中的近两万吨废水,缓解管网雨水压力。

贾丽泉告诉记者,8月31日中午滨海新区突降暴雨后,截至9月1日,事故区3个出海口共排放暴雨带来的雨水40多万吨,经每10分钟一次的加密监测显示,所排水中氰化物含量远远低于排放标准。同时,事故发生后已封存的含氰废水由于前期管网端口均已封死,在此次暴雨过程中并未受到影响。

据初步估算,封堵住的含氰废水总量约十几万吨,其中已运走暂存近3万吨,暴雨来临之前处理处置近4万吨。

目前事故区域具有至少8000吨/日的含氰废水处理能力,随着短期内更多处理装置投入使用,预计9月底前后可以基本完成全部事故废水的无害化处置工作。

原标题:不能让含氰废水外泄一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