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加快制定的十三五有关规划重点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被认为是未来5年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环保产业也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环保产业首次进入十三五规划,一个围绕环保领

首页> 节能> 余热余压> 市场> 正文

环保盛宴开启 东莞国字号供电项目投资带动工业余热利用发展

2015-11-04 11:27 来源: 东莞时报 作者: 沈勇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加快制定的“十三五”有关规划重点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被认为是未来5年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环保产业也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环保产业首次进入“十三五”规划,一个围绕环保领域的17万亿元级别的投资黄金期开启。分析观点据此认为,未来随着黑臭水治理、小锅炉改造等细分行业的政策推动,环保行业很可能得到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红利。在东莞,华能、中电、大唐等国字号供电项目的投资已抢先而动,带来工业余热利用的快速发展。

未来政府重点投资环保产业

媒体称,据环保部规划院的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大约每年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而国际节能环保协会秘书长李军洋认为,“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年增速很可能超过20%。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环境状况几乎面临临界点,“环境质量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受损严重、风险隐患高”带来的环保任务艰巨。

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接近2000万吨、氮氧化物2000多万吨。现在一年减排二氧化硫70万-80万吨、氮氧化物140万-150万吨,要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至少下降到百万吨级水平,这个过程需耗时15-20年。显然,脱硝脱硫的任务艰巨。

与此同时,政府的环保考核趋严倒逼加快环保投资。在对政府的考核评级中,各项环保指标、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在官员考核机制上有一票否决权。在2015年,前期进度滞后的项目以及需要新上的环保项目有望大规模开工建设,环保工程商、设备商及综合服务商将迎来订单的爆发性增长。从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历史数据看,每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的投资增速最高。

环保治理的重点之一,就是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专业化治理”的转变。目前,我国的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已在我国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领域得到试行。排污标准趋严,需要第三方企业来协助的由工业废气排放企业,拓展到污水治理、土壤修复、固废处理等多个领域。

不管是脱硫脱硝,还是其他环保领域,多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环保投资一直在打折扣,资本一旦进入这个市场,就像进入了一个“无底洞”。而到了“十二五”收官之年,环保投资将得到较好的推动。环保产业专家认为,“当市场真正逐步放开后,这个环保盘子将装有不小的蛋糕”。

东莞工业余热利用投资加速

城市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有工厂小锅炉带来的脱硫脱硝问题。

2014年东莞市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工作会议上指出,东莞禁燃区内共有167台锅炉需要整改,涵盖莞城、东城、南城、虎门镇、长安镇、塘厦镇、松山湖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虎门港产业园区部分区域等范围,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按规定,禁燃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

停止或者整改锅炉的同时,大批造纸、洗漂、纺织、食品等产业发展对热负荷需求越来越大,用热需求同样巨大。特别是中堂、麻涌片区热负荷需求不断增长。

2013年东莞市修改了《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根据修编的《东莞市热电联产规划》,规划的热电联产项目均位于东莞市各工业园区内,共分9个片区,包括东城工商业集聚区,高石片区,寮松片区,樟洋片区,中堂片区,麻涌片区,谢岗镇片区,洪梅、道滘、望牛墩片区和沙田、虎门片区。规划实施后,将逐步取代并关停东莞市内现有的中小锅炉,实现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

因此,一批国资进入东莞投资供电、供热项目。今年7月28日,中电公司和广东九丰集团投资热电冷联产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可解决立沙岛化工园区日益迫切的集中供热问题,满足园区精细化工企业及周边地区对电、热、冷的需求。随后,总投资52亿元的华能东莞谢岗燃气热电联产项目进行核准公示,第一期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项目具有每小时600吨工业蒸汽的供热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周边企业、办公设施、酒店等用热、用冷需求,可取代工业锅炉供热,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的繁荣,东莞市环保产业投资也将进入新阶段,第三方工业污染治理机构、PPP等模式将加快进入供热领域。

原标题:环保盛宴开启 东莞国字号供电项目抢先而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