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进入中水系统,经过处理、净化、过滤等过程后“焕然一新”,成为可以用来绿化灌溉和冲厕的“安全水”。这套“量身定制”的中水系统设备,使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日处理废水能力达65吨。除去一年寒暑假期时间,由此推算,一套装置每年节水可达15600吨;节约水费约4万元。了解到,该项目由温州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牵头负责,总项目经费投入45万元。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前期调研、技术攻关和安装施工等过程,该项目于9月建成并投入运行测试,于10月13日进行了工程验收。经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处理后的水质优于或均达到国家颁布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节水效果达到100%。
10月29日,温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程龙凤及温州市工会界别政协委员一行调研了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中水回用项目的现场试点情况。据悉,这是温州市首个大中院校中水回用项目。
节水,实施温州首个大中院校中水回用项目
和大多数地区一样,温州市当前城市水资源、水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而缓解城市用水危机,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中水回用。
中水,在污水处理方面称为“再生水”;工业方面称为“循环水”或“回用水”,是一种水资源有效利用的节水技术。中水回用目前主要是以回收城市污水为主,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其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温州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王巧麟说:“根据工会的前期调研,在温州乡村中水回用设施有推广应用,但是温州市大中院校的中水设施建设还是空白,比如浙江工贸学院每年的用水费用就达到100多万元,高校校区是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大户之一,有非常大的水量节省余地和中水回用的原水资源。高校生活污水来源主要为洗涤及盥洗废水、食堂废水、冲厕及淋浴废水等,最大的用水量集中在生活废水上。”
空白点就是节水的增长点。自去年组织研发“洗车水再生利用”项目后,温州市总工会为继续在“五水共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对温州市几个院校的多次现场考察和咨询,结合各院校的实际场地条件和项目经费预算,决定在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建立实施温州市首个中水在大中院校中回用项目。
先进,零用地、低排放、一键式操作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景山校区地处汇昌河畔,每年的水费要花费30多万。学校每日产生的污水约有200多吨,因为建校时没有建设污水处理管道,所以污水只能简单处理后排入汇昌河,对塘河造成很大污染。
由于高校缺乏中水回用设施运行经验、技术支持、控制手段,温州市总工会通过前期调研,一方面考虑到工程在高校校区范围内,要求工程占地面积小;另一方面进行技术攻关,研究如何减少设施运行时的废气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以确保不影响在校师生及员工的健康及正常生活。“量身定制”后的项目遵循“技术先进、运行安全、系统模块、集约用地、低运行成本、少二次污染”的原则,不仅实现占地面积少、泥排放量少,而且出水水质优良、稳定。值得一提的是一键式的自动化操作,不需专人管理,节约了人工费用。
在现场的演示流程设备上看到,经过五道工艺处理之后,原本混浊难闻的污水就变成了清澈透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的可回用中水。在加压泵的二次加压下,中水重新流入储水池用来回用。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校长单克胜介绍:“考虑到中水回用项目在高校首次试点,目前这套设备只用于学校两栋教学楼的20个厕所污水处理。如果运行使用良好,学校下一步将在学生宿舍区投资建设此设备。”
推广,算好社会账也要算好经济账
回用与减排的并行,让该项目受到了温州市工会界别政协委员广泛的肯定和点赞。但是不可否认,此项目在推广上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之所以学校这次愿意投入十几万,不计经济账,建设中水回用系统,不仅仅是看中了其废水再用对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学校希望以这个项目作为教育孩子的载体,让孩子在学习、生活的校园内能更直观地接受保护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单克胜坦言,“就目前所得的投入、收益的数据来看,在目前的水价政策下,高校中水回用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是较差的。”
温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程龙凤表示:“中水回用技术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在高校校区、企业等推广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对于整个社会的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建设中水回用设施过高的经济投入,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是不现实的。如果要做好推广工作,我们不仅要做好社会账,还要算好经济账,一方面需要继续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可以向政府提案,争取政策红利,做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原标题:污水“焕然一新”变身“安全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