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日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来看,其中: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这6个目标属于统筹概念,经济学上属于宏观范畴;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这2个目标属于社会民生建设内容;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首页> 固废处理> 综合> 市场> 正文

“十三五”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之环保产业再升级

2015-10-30 08:54 来源: 摩尔金融 作者: 无声

根据《人民日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来看,其中: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这6个目标属于统筹概念,经济学上属于宏观范畴;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这2个目标属于社会民生建设内容;

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则是相对细分、能够相对明确的查找出对应产业。有编辑朋友邀请我写一篇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我想大概指的是环保产业。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吧,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

一、环保产业层层加码,重视程度空前

作为政府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社会政治经济的指导方针,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涉及具体产业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均是宏观统筹(十二五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而这次十三五规划开创了一个先例(有机会我再写,没机会就不写了),首次把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目标写入规划。这一方面说明政府更加突出“精准”战略外,整个战略布局“骨肉相连”又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产业先天不足、生态文明后天缺陷与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可调节,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不解决就会反制社会发展,构成社会危机的程度。这是十三五规划中亮点之一,这里不再敖述,相信这将成为日后历次规划的范本。

应该说,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单单是指环保产业,但是环保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乃至主要的支撑内容应该是共识的。与之相对应的,作为生态文明重要支撑的环保产业,在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压力下,重视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

先是2009年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节能环保)提出,标志着环保整治正式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时代正式结束;随后有了“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5万亿规划,而十二五期间环保目标没能实现,则加速了2015年元旦《新环保法》正式出台,直至20位市委书记(市长)被约谈、

前环保部长落马,再到十三五规划单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脉络十分清晰。反映到经济领域,我仅以2015年媒体公开信息来例证这一领域的规模: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制定的年初,有关人士解读“十三五”环保领域整个投资将超过10万亿,哇,好多!在6月份再读版本中,“十三五”环保领域整个投资将超过15万亿,哇,更多!在9月底“十三五”规划提前吹风中,“十三五”环保领域整个投资将超过17万亿,哇,好更多!10月中旬,数字变更为17—20万亿。至此,环保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算是正式确立,环保产业算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二、投资策略长短皆宜,产业繁荣空前

A股市向来有题材炒作的习惯。“十三五”规划这一习李新政下的重要战略方案没有道理不受到资金热烈追捧。9月份以来,“二胎”、“大健康”等等概念炒作热火朝天,而生态文明最终成为“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则超出了投资圈里的预期,作为重要支撑的环保产业板块并没有资金提前炒作的迹象。这一方面表明二级市场没有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远在其他几个概念性产业之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二级市场没有意识到环保产业也是充满了想象力的产业,资金对此没有大幅炒作的动力。作为一名成长价值投资者,我对于题材炒作是不太感冒的,我更看重的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并超越行业平均增长。简单说一下投资策略吧。

(一)短期市场热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现在到2015年年底,整个环保产业在“十三五”规划、十八届五中全会效应下,加之历来的四季度运作看,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考虑。从细分产业看:

大气治理板块必是第一重头,尤其是京津冀附近的上市公司;水处理板块次之,固废随后。别问为什么,我投资环保产业7年来,规律一向如此。从市值的角度:50亿甚至100亿以下、业绩表现尚可的小市值无疑是首选;而业绩出现加速的企业也将成为资金关照的对象;业绩常年保持稳定的绩优白马股是最后一波热点。

(二)长期投资要点。作为长期生存于A股市场并立志于有所收获的普通投资者,环保产业目前是最为稳妥的和可预测的板块,我斗胆拿2010-2020年的环保产业类比甚至超过2002-2012年煤炭板块的黄金十年。而长期投资大家可以参照以下建议。从细分产业看:固废产业必是首选,一是从总的投入来看,一般正常情况下,固废产业投入大致占据环保产业投入的40%左右,按“十三五”规划吹风的20万亿测算,整个细分产业将投入8万亿,产业大容易出大牛;二是固废虽然种类繁多,但整体可回收性最高,可达到95%;三是目前国内固废产业发展整体滞后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间整体投资增速将两倍于大气、水污染治理,达到30%年均增长。其次是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不同于大气污染治理,一是污水处理业务本身存量市场巨大且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二是我国的污水治理环保标准整体低于国际标准并执行不严;三是居民生活污水治理的总量和难度在不断增加,无形之中扩大了污水处理的市场。最后是大气污染治理,由于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连续高强度的投入,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有了拐头向好的迹象,在国民经济追求质量的大政方针下,高污染企业只会减少不会增加,so,这一领域不消几年就会陷入存量企业竞争。长期投资环保产业还有一个角度可以供大家参考,精选优秀的上市公司:一家企业能够在所在的细分领域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关键技术和环节卡位,这样的企业只会更加强大;而如果企业经营者能够具有超前的思维和运作能力,其厚积薄发、做大做强,成为旗帜是必然的。

三、商业模式多元探索,跨界发展空前

我在不同的场合,别管是讲座还是投资交流,跟不同的朋友和投资者说过,目前二级市场根本没有意识到环保产业的想象力,原因在哪里呢?一方面,资本市场每天都有那么多热点投资机会,资本不可能也不会长期埋伏于一个还处在培育阶段的产业,那是产业资本干的事情,不是投资资金需要考虑的;另一方面,环保产业的想象力来源自环保后市场,而在2015年之前,整个环保产业处在前市场阶段,在跑马圈地,环保产业高投入、慢产出、高负债的特性只会对长期投资资金和股权投资资金有吸引力,不会对营造市场情绪的投机资金或者主题资金形成吸引力。而自2015年以后,情况将不再一样,随着环保产业跑马圈地进入尾声和环保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思维觉醒,环保产业开始逐步走向跨界经营,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聚合效应会在日后显现。

(一)互联网+开启环保想象空间。提到互联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BAT, BAT们的互联网+更多适用于资本类产业,例如:金融,各类服务类O2O、B2C,商业流通领域等等,但各类重资产类产业行业BAT是万万不敢涉猎的,他们明白,外行人干不了这个。而BAT创造的互联网+模式的的确确是成功的,是能使优秀的企业实现超高速发展甚至逆袭的,这适合任何一类重资产行业,既包括环保行业也包括钢铁的行业,上海钢联的想象力大概也是来源于此的。目前环保产业互联网+有两类维度的推进,一类是上市公司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公司业务推进上的互联网化,更多的是自身效率的提高;当然,这里面也有极个别很优秀的企业在搞行业性质甚至产业性质的互联网+项目,例如易再生、回收哥等,也非常值得期待。另一类是社会资本通过互联网+的形式直接介入环保后市场,例如第一环保网,这类项目视野更开阔、定位更高远,同时更加开放公平的天然属性使得行业内企业更愿意参加平台建设,也非常有利于后续业务的推进。这一块我会在以后的投资研究中予以重点关注。

(二)产业金融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环保产业本身属于重资产、重资本行业,而大部分环保产业直接关系民生,政府不会允许重利,并有意通过BOT、PPP模式“基建化”环保产业。但环保产业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政府态度明确的很,给政策、给项目、给时间,就是没有钱,而单靠企业自筹显然不够。目前上市公司除了增发、并购外,在社会筹资方面需要高息向银行、甚至P2P公司融资,实际贷款利率基本在10-15%以上,而平均不超过8-10%的行业锁定利润,显然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成本,大家都在为银行打工。有需要就有市场,通过无声多年跟踪观察,全国工商联环保行业商会最早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了建立环保银行的想法,并且有众多行业内企业愿意共同出资筹建;在2015年初民营银行放宽的政策出台后,我一度以为会有环保类金融银行组建的消息,目前看,还要往后推。但环保产业金融化应该是提上了日程了,而且只有具备环保产业基因的产业金融才能真正的发掘产业投资机会,并为环保产业壮大持续输入资本,这也是环保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方向,也是利润循环产生沉淀的一大领域。

(三)专业的第三方污染治理推广。我国多年来在企业污染治理采用的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道理上是讲得通的,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虽然环保标准的提高,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具备合乎标准的污染物治理排放能力,而很多中小企更是连基本的污染处理能力都不具备。为了解决这一困局,引入专业的污染治理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就是必然,这就是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概念及由来。为了推进此项工作,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初步构建了第三方治理的法规框架,可在关于体制机制建设、部门权责协调等方面,不是办公厅一纸意见能决定,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还没有出台,虽然敞开了第三方治理的窗口,很多事宜却并未明确。但第三方治理一定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我们简单测算一下:2014中国GDP总量达到636463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我们按环保占据企业经营成本最低标准10%计算,仅2014年第三方治理理论市场就达到了2.7万亿,这里还只是仅仅计算工业企业,没有纳入服务类的第三产业,可以想象环保产业的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一领域,走的比较远和成功的,东江环保算是一个。

(四)其他行业公司跨界介入。由于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且处于行业爆发前期,政府给予的法律、财政、政策等支持力度非常大,这就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反映到资本市场,投资可以关注一些业绩非常不好的工程机械类公司,他们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制造基础,通过并购转型环保设备制造非常可行,这一方面是有先例的;投资还可以关注类似的化工化学类公司,这类企业转型污水处理剂、空气治污等业务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另外一些上市公司,基于战略考虑并购环保类公司的业务已经十分常见,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

环保产业事关百姓民生,没有人愿意天天活在雾霾和垃圾堆里。这次“十三五”规划把生态文明作为十大目标之一,表明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也必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我也相信,投资环保产业并能有所收获。

原标题:“十三五”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之环保产业再升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