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绕京津,担负着京津地区饮用水供应的重要任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敏感区位使河北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面临着特殊的压力和挑战。目前,突发环境事件呈多发趋势,污染物种类和性质趋于多样化,而各地的环境应急管理能力还相对薄弱。要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树立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和讲政治的责任意识,把握特点,全面防范,有针对性地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笔者从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方面,对湖库型、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认为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群众的饮水安全。
〇高度重视,落实主体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从法律层面强调了地方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改善和水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
李克强总理2012年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牢固树立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的理念,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力度,把环境污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建设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充实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一旦发生事件就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害降到最小程度。要合理调整化工企业空间布局,严格化学品生产管理,堵塞运输安全漏洞,切实防范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地方各级政府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主体,务必把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做到认识、责任、措施、投入、工作“五到位”,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要求,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和有关责任人。
〇开展排查,健全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迫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所做的衡量和评价。《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地方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切实提升执行力。组织环保、水利、卫生等相关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及上游一定区域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掌握环境风险分布情况并进行风险评估,掌握主要污染因子,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各项风险防范工作。
在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相关政府之间应建立污染治理的长效监管联动机制,遵循“预防为主、属地负责、协同共管”三大原则,共同实施联防联控。要早发现、早通报、早化解、早处置,严格控制跨界污染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跨界污染事件,事发区要立即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同时向下游相关部门通报预警,防止事态恶化。
〇有效防控,编制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的导向,可操作性是应急预案的生命力所在。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当地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子预案》,增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有效防控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〇配齐硬件,建设防范工程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在突发环境事件涉及面日益广泛、污染因子日益复杂、处理处置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和事件处置所需的“硬件”建设,自上而下逐步完善,为防范和处理好突发环境事件打下坚实基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有针对性的储备应急处置物资,同时还要储备相应的应急救护和应急监测物资等,统一监测方法。
为确保官厅水库的水质安全,张家口市政府已在官厅水库上游八号桥建设了饮用水源地风险防控工程,利用现有水利工程,通过建设节制闸、拦污坝、调水沟渠、导流渠、蓄污湿地等工程措施,实现拦截、导流、调水、降污功能。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水文和地理结构等实际情况,针对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风险防范工程的建设位置,明确启动工程措施的部门和职责,包括监测方案、工程设施等,通过防范工程的降解、截污、导流、吸附等综合手段治污,严格控制涉水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和危害后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不受影响。
为保障岗南水库水体安全,石家庄市环保局联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无锡中科水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水环境生物毒性预警监测工程,该技术具有反应灵敏、成本较低、直观,能反应各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利用国际通用的青鳉鱼作为指示鱼种,当青鳉鱼遭遇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或水质恶化时,其运动行为会发生改变,而且当发生严重污染或人为投毒时,其运动行为的强度会大幅度下降,甚至由于死亡而停止运动,系统内置的生物传感器获取青鳉鱼行为的变化规律,通过内嵌的剂量-响应关系模型来实现预警。系统还集成了17项常规理化监测参数,具有实时在线的生物毒性、特征污染物和常规指标监测功能,能智能化区分富营养化、一般污染和有毒物质引起的污染,从而快速判断污染度种类,实现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事件的有效区分和应对,根据污染事件的类型和程度形成应急处置预案,提供决策支持,防范可能的环境污染风险。
〇精心演练,提高应急水平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降低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预案涉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工作中公众参与、部门衔接、现场处理等各环节,都需要在演练中接受考验,通过演练完善预案,增强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和处置过程中的协调性。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环境应急预案操作性、多部门联合行动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认真组织好应急预案演练,加强专业队伍、兼职队伍、专家等队伍的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达到“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要求。
〇正确引导,严防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发生“水华”现象的重要诱因。目前,河北省13个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多数存在农业种植、旅游观光等项目,农药、化肥的使用和生活垃圾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地方各级政府应组织农业、环保等部门,积极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大渔业、畜禽养殖治理力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鼓励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畜禽养殖小区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二是加大农业治理力度。对农药化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等面源污染情况进行监控,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以及农药等,引导群众建立绿色生产基地。三是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严厉打击网箱养殖、违法排污等行为。四是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大生态带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〇源头防范,严把准入关口
要想从根本上、源头上防范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就要从“限批”、“落实”和“取缔”上下功夫。一是对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实施建设项目限批制度,特别是化工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及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把好环境应急管理关。二是认真落实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工作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把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纳入环评和“三同时”验收内容中,凡是环境应急防范措施(设施)不完善的一律不予审批和验收;同时要依法严格饮用水源地新建项目环境管理。三是对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现有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严格环境监管,并逐步实施搬迁或者关闭;对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现有的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实施拆除或者关闭,在二级保护区内必须拆除或者关闭现有一切排放水污染物的项目,坚决防止出现因企业生产事故或偷排偷放废水对饮用水源造成威胁。
〇强化宣传,提高公众意识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一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违法行为,营造浓厚的水环境保护舆论氛围。一是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设立标志牌、提示牌、警示牌,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内容要求,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二是以标志牌、提示牌、警示牌的醒目直观和感召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来;三是公布水源环境污染投诉举报电话,方便了群众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及时举报和执法部门的有效查处;四是警示水源保护区各污染企业和公众提高环保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得随意向河道水体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污染物,否则必将受到严厉追究和查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吹响了环境保护的进军号。环境保护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就是党的文件中前所未有地专门列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挑战,就是环保工作离党的政策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环保工作压力将会越来越大。环境应急管理作为保障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科学管理机制,集中执法资源,实施联防联动联治,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从根本上防范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原标题:由确保饮水安全看如何防范环境风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