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且提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此,专家表示,PPP模式将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去年以来,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已经围绕PPP项目下发过十多份文件。在密集的政策推动下,一大批PPP项目正在加速落地,日前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刘健透露,据统计,目前各地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大约为1800多个,总投资达到3.4万亿元。
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朱振鑫表示,PPP模式带来的不只是社会资本,还包括出资方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创新能力、市场约束等“附加值”。在社会资本的催化之下,PPP项目往往更具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混合,混合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并不是所有国企都适合发展混合所有制。
高明华表示,公益性国企(如公交、环卫、城市道路等)、自然垄断性国企(如自来水、天然气、铁路运输等)、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资源开发类国企同样不适合发展混合所有制。剔除以上三类,剩余的可以归类为竞争性国企,它们以追求最大化盈利为目标,只有这类国企才适合发展混合所有制。
申万宏源的一份报告认为,完全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最快,重点标的有天健集团、中储股份、厦门国贸。
而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慢,而且要保持国资控股地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空间有限,PPP是核心混改模式,其中航运、电网、民参军、环保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对较快。公益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最慢,因为其考核目标造成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诉求最弱。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巡视员、研究员魏加宁称,他今年8月份考察调研了11个省市PPP项目落实情况发现,国有企业在PPP项目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参与PPP不积极,主要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而号召民营进来搞薄利、甚至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等准公共服务。
“针对一些项目回报确实不理想的问题,我们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形成公共设施合理价格形成机制,让投资者有稳定、合理的回报。”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说。
延伸阅读:
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
原标题:PPP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核心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