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植树 3000万株
从2014年起,浏阳市开展第二个三年造绿大行动,多渠道筹措造绿资金6.78亿元,让城区绿化、园区绿化、未绿地复绿,共完成绿化植树3002.5万株、荒山荒地造林和三边四旁植树16.635万亩。
空气质量优良率 98.4%
数据显示,2014年浏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4%,全年365天只有6天轻度污染,没有一天属中、重度污染情况。
2014年水质排名 每月均第一
2014年浏阳域内浏阳河等全年水质均在地表水Ⅲ类以上,在长沙市所属的湘江、捞刀河、浏阳河、沩水所有监测断面中水质每月均排名第一。
巍巍大围山,九曲浏阳河,是浏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有时候,你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处青山秀水,都蕴含着与众不同的天地灵气。“浏阳水碧,有河湾九道,绕沙星岳。”早在“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唱响世界之前,浏阳河就曾经在屈原、杜甫等“大咖”先贤的笔下婉转流传。
她天生丽质难自弃。源起大围山之麓,汩汩清泉细润入溪,潺潺溪水汇流成河,弯过九道湾,跨越千座山,一路向西到湘江。她时而穿林涉涧飞瀑拍岸,时而九曲潆洄婉约缠绵,看不完的旖旎风光,道不完的眷恋向往。
然而,“高颜值”的浏阳河也曾经有过不足为人道的一面。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形地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基础建设、防范措施的脱节,一度导致旱涝灾害频发、河道淤积不畅、水体污染严重等问题。
“上善若水,水遂人愿,人水共生。”近年来,为了还“母亲河”以清澈,真正做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浏阳树立“绿色政绩观”,推行个性化“绿色考核”,实施了“浏阳河综合治理”、“城乡统筹 环境同治”等一系列推进浏阳河生态建设的举措。
不经意间,那个碧波荡漾的浏阳河,又回来了。
浏阳河之美,何止九道湾
夏日的高坪毛家湾宁静安详,浏阳河上游的小溪河从几公里外的株树桥水库顺流而下,至此陡转90度形成一个“U”形湾。2013年,当地人集资在这里立下“浏阳河第一湾”的石碑,碑记“九曲浏阳河此处第一湾”、“九曲亭,临水而立”等内容。
对生活在这个“长寿之乡”的村民来说,这里有他们永远看不厌的风景。 青山绿水,树木葱茏,一阵风拂过,田里已有尺把高的禾苗如绿浪翻滚。“你要是 3-4月来,到处都是油菜花,更好看!”70岁的株树桥村村民张继南边说边吸了下鼻子,仿佛花香迎面扑来。儿女在城里工作,张继南和老伴却乐意留守老家,伺候着家里的几亩地,“因为舍不得这一湾山水”。
浏阳河之美,最美在河湾。在拐弯处,峰回水转,流速放缓,所携带的泥沙和养分沉积下来,形成一片沃土良田。因而,一道湾既是一道风景,也滋养了一方百姓。
浏阳河到底弯过了几道湾,谁也说不清楚。去年,为了推介浏阳河品牌,挖掘旅游资源,增进人们对“母亲河”的了解和热爱,浏阳市开展了浏阳河“最美九道湾”(浏阳段)的寻访评选活动。最终通过乡镇推荐、实地考察、网上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包括高坪镇毛家湾“毛湾揽秀”在内的“九道湾”脱颖而出——
城乡统筹,环境同治,美丽的浏阳乡村。
小河“鳄鱼嘴湾”经过大自然巧手“打扮”,酷似一条绿色的鳄鱼与偶尔飞来的白鹭相伴。
张坊“几字湾远”像一条玉带,呈“几”字形缠绕在山峦与田野之间。
官渡“上水客栈”流水潺潺,民居古朴,在蓝天白云下俨然一幅山水画。
淮川“樟潭遗风”将西湖山抱入怀中,恍惚间似乎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诗圣的低吟浅唱。
枨冲“曲尺花香”弯道最长、最曲折,有“曲尺潆洄,梦绕之境”之美誉。
葛家“龙潭情深”自七星岭奔腾而下,浩荡酣畅,颇有游龙回首、挟风裹雨之势。
普迹“夹洲芳草”绿水绿洲,人居岛上,种菜栽树。
镇头“百步听涛”如一颗璀璨明珠,百步洲上沙石白净,坝下涛声激越婉转……
浏阳河之美,又何止于河湾。
短短200公里,沿途风情迥异,四季五彩斑斓。上游,河谷纵深、穿林涉涧、飞瀑珠帘、幽林深壑、河水碧透;中游,浏水九曲潆洄、浪卷千堆、姿态婀娜、两岸翠屏、风光旖旎;下游,河道宽阔舒缓、田畴沙洲、稻香四溢、波光粼粼、水绿鱼肥。
短短200公里,孕育地质之美,透视湖湘肌理。在浏阳河源头大围山地区,经过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冰川融化冲刷和岩石分化,形成了冰臼、杨背石刻痕、花岗岩球状风化等丰富而罕有的地质现象,还有着华南地区最全面的第四纪冰川地貌。以至于地理地质专家童潜明由衷感慨道,“一条河流承载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不多见的。”
顶层设计,重建浏阳河生态体系
浏,本意为“清澈、明亮”。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浏阳河沿线出现为数不少的造纸、化工企业,大量废水排入浏阳河,给浏阳人的“母亲河”造成严重伤害。此外,水利设施薄弱、河道滥采乱挖等问题日益凸显。
环保志愿者、湖南农业大学老师周晓明关注浏阳河已有很长时间。7年前,他曾从浏阳河源头开始,进行了六天六夜的皮筏艇漂流。“有些工厂废水直排浏阳河,几十个废弃的河坝让大量洄游鱼种灭绝,水葫芦侵占了大片河道……”周晓明无心欣赏两岸风光,留在他记忆中的更多是惊讶和担忧。
为呵护浏阳河水质,专业清洁队定期在浏阳河上打捞水葫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浏阳决策者深知,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巍巍大围山,九曲浏阳河”是上天赐予浏阳最珍贵的生态资源,必须予以充分的保护。近年来,浏阳坚持“生态美城”战略,以浏阳河为主线,坚持造绿与治理同步、开发与保护并举、整治与转型兼顾,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为了重建浏阳河的生态体系,2012年,浏阳委托中国社科院对浏阳河流域进行统筹规划,形成《浏阳河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咨询研究报告》,确定了“上游修建水库,以利调洪和生态补水;中下游疏浚河道,以利行洪和通航;两岸绿化美化,以利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
“上世纪90年代洪涝灾害比较频繁。”浏阳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光红介绍,这些年来浏阳先后兴建或改造了株树桥水库、中塅水库、板贝水库、富林水库,目前正在筹建椒花水库、长兴水库,蓄洪调控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从城区到官渡、镇头等沿河乡镇(街道),均已建成集防洪与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堤,浏阳河生态走廊呼之欲出。
全流域治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城更美
驯服了水患,对生态、水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将大溪河、小溪河流域全部纳入保护圈封山育林;对浏阳河与湘江实施同步禁渔;打响‘河道保卫战’规范挖砂,曾经上百家采砂场经规范整顿后仅剩7家……”刘光红说,近年来浏阳连续推行了两轮“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通过“农村垃圾精细化管理”、“养殖污染治理”等“碧水”行动,为母亲河“疗伤”。
浏阳是个养猪大县,去年生猪养殖数量接近200万头。浏阳成立了由环保、畜牧、水务等17个部门组建的畜禽污染治理办公室,去年联合执法53次,完成7万平方米栏舍治理,特别是对浏阳河上游两岸养殖场,一年强制退出800余户。
另一方面,政府引导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并将污染物“变废为宝”。普迹镇富华新型环保养殖示范基地存栏生猪6000多头,投资680万元建成污染治理资源化示范工程,建立大型沼气池,沼气用来发电,沼渣用来制肥,沼液用来提磷、固氮,这样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实现了污染治理生态化、资源化。
“对浏阳河水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造纸行业、食品行业和重金属生产企业。”浏阳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浏阳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目前已关停60多家高污染企业。
“生态美城”战略成效明显,浏阳这座千年古城正在“显山露水”,以浏阳河为纽带构建“一河两岸”的生态格局也逐步形成。
“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生态美城’战略,努力让浏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城更美。”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民心所系、发展所向,浏阳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依靠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把浏阳河这条世界名河打造得更加绚丽多彩,将浏阳打造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放歌浏阳河
浏阳河是一条不大的河流。长不过二百余公里,最宽处也不过数十丈吧。不过这条不大的河流,名气却不小。究其原因,是一首歌把它唱响了,唱红了。这首歌就是《浏阳河》。
我自幼在浏阳长大。启蒙入学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每当唱起这一首歌,脑海中都会浮现浏阳河弯弯曲曲波光粼粼的样子,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自豪。只因为浏阳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身边的河,而这条河却唱到了歌里,而且与伟大的领袖联系在一起。
学地理,才知道浏阳河在长沙注入湘江,而伟大领袖的家乡湘潭县(韶山曾隶属湘潭县)还在上游。可以说,浏阳河与湘潭县几乎没有联系。对此,我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稍长,多读了一些书,才知道伟大领袖与浏阳河、与浏阳的关系可大着呢。1917年春,在湖南一师求学的毛泽东应浏阳学友之邀,步行来到浏阳。他瞻仰谭嗣同故居,爬道吾山,在文家市铁炉冲栽下板栗树,把青春的脚印留在浏阳河畔。10年之后,他第二次到浏阳,这时的他已是秋收起义部队的前委书记,在浏阳河源头的白沙古镇,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也就在这一次,他指挥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作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1930年8 月,他第三次踏上浏阳土地,指挥红军打败戴斗垣旅,取得了文家市大捷,然后在浏阳河畔的永和李家大屋会师,成立红一方面军。毛泽东同志三次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浏阳河两岸。无数的浏阳儿女随之走上了革命道路,两万多名烈士牺牲在革命的征途中。
这时,我才真正读懂了这首歌!浏阳河,是以自己的牺牲和奉献而写进历史的。
那年,浏阳承办湖南旅游节开幕式,组织了一个“十万人同唱浏阳河”的活动。80多岁的老人来了,幼儿园的小朋友来了,我也参加了,我7岁的女儿也参加了。因为这是一首浏阳的歌,一首写着浏阳历史的歌,一首给我们无限光荣和自豪的歌!我们站在浏阳河畔,用心唱这首歌!我感觉到太阳照射下的浏阳河格外宽阔和壮美,无数的先烈聆听到了我们今天幸福的歌唱。
原标题:浏阳全流域综合治理浏阳河“一河两岸”生态格局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