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风“苏迪罗”给我国浙江、福建等地带来严重影响,暴雨导致城市内涝严重,多个城市出现市民在家门口看湖捕鱼的场景。今年我国多地轮番强降雨也让城市涝情接连报警,城市道路被积水淹没时有发生,“看海”模式真实上演。
“逢大雨必涝”的城市顽疾如何破解?成为当下公众尤为关注的民生热点。如今“海绵城市”的概念,正走入中国城市治涝的视野,今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包括南宁、济南、武汉等16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除了这些试点城市外,也有很多城市纷纷把“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国家领导人也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为这种“城市病”开出药方,要求趁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方面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打造“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之一是排水设施脆弱。但是,治理内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味地增加排水网道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地下管廊,打造“海绵城市”。
“比如说两小时内降雨50毫米,得多大的管子才能把这个水一下子消化掉?这是不可能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认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排水的重要途径,它起到了很多下水道不能解决的作用。“关键就是要仿造生态,使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先让雨水渗透,再把它们收集存储起来,不产生大的汇流。”
那么,具体需要怎么做才能重塑城市“海绵体”呢?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城市开展了这方面的项目,形象地展示了“海绵城市”的原理。
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的沙湾路,其中一个路段设置了有雨水收集与利用功能的浅草沟。它将植被下的土壤进行了分层。“最上面是植被覆盖层,在覆盖层中铺设了有孔的软式透水溢流管,中间是隔离层,最底下是蓄水的砾石层。因为颗粒大,空隙足,雨水可以储存在里面。”长沙市雨花区林业局工程师容振坤表示,通过建设浅草沟这种城市“海绵体”,每当遇到暴雨,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有余时,水就会渗透进溢流管中,溢流管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多余的水便能流进地下排水管中。
另外,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的浙江嘉兴市早在2011年就开始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打造“海绵城市”,即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此外,从建筑设计开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路面、人工湿地等技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像我们社区里收集的雨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车、冲厕所,大大减少了家庭用水。而如果整个城市都实现了雨水收集并循环利用,那么产生的价值更是以几何倍数增长。”从事透水路面施工的嘉兴盛装透水道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明道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好处。
全面推广还需完整规划
据介绍,“海绵城市”最基础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储存雨水、用好雨水,加强雨洪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和绿地、停车场、居民区、屋顶等,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以此实现储存、滞留、下渗和再利用雨水的目的。
据了解,“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全国部分城市以得到了实践,而要向全国推广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陆克华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给出了发展路线图。
“一是抓紧编制规划,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二是明确建设要求,城市新区都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统筹安排管廊建设;三是加强管线入廊管理;四是保障管廊质量;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在陆克华的路线图里,解决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目前我国已有16个“海绵城市”试点,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除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持,还将引入社会资本。“这个投入可以是社会资本,可以是管线单位、企业的投资,目标都是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好。”陆克华表示。
“‘海绵城市’的建设已在一些国外城市展开,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谈及我国推广“海绵城市”需要注意的问题,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焦胜教授认为,适度参考国外经验将有助于完善我们的规划,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比如通过采用技术或法律上的措施来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效果,等等。”
这样的经典案例有很多。像日本最具特色的技术手段是建设雨水调节池,有雨时,发挥调蓄功能,在非雨季或没有大暴雨时,发挥城市景观、公园、绿地、停车场、运动场和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德国采用经济手段控制排污量。他们制定雨水费用征收标准,结合各地降水状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地面面积,向业主收取应缴纳的雨水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
“但中国城市面临一个问题:中心城区面积大,建筑密度大。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可行性的建设措施。”焦胜谈到国外经验在中国的可行性时说,“在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中,要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在实践中,达到多种效应。一方面保留水系来进行滞留处理,另一方面建设雨水调蓄设施,用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防灾减灾等,从而建立一套生态、环保的水生态循环利用系统。”
相关链接
何谓“海绵城市”
针对城市内涝,住建部开始倡导建设“海绵城市”,期待从根本上治理内涝,全国很多城市跃跃欲试。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城市绿化、冲洗街道、消防储水等。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破局良方。
原标题:建“海绵城市” 破“下雨看海”困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