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七星湖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论坛期间,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罗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国环境报:在沙漠地区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是什么?
罗斌:绿色经济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在沙漠地区发展绿色经济更具有挑战性。沙漠是生态脆弱、植被系数、干旱少雨的代名词,在这一区域发展绿色经济关键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意味着,选合适的种子资源,高效利用水土等资源,增加生物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不对资源环境产生破坏。
提高经济效益,就是降低成本,开拓市场,让更多的产品卖出更好的价钱,用少的投入产出多的产品,让当地人民受益。
要实现上述效益的提高,需要建立政府-企业-社区的多元合作关系,平衡政府提供生态公共服务、企业效益目标和社区发展目标三者的关系,在原本脆弱或者已经形成生态赤字的荒漠化土地上,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环境报:应该如何治理沙漠?
罗斌:人类对沙漠化的治理是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库布其经验实现了经济、民生、生态三轮驱动。这除了告诉世界要发展绿色经济外,更传递出“沙漠虽可怕却可治理”这一信息。
想把沙漠治理好,要先修路,然后把沙漠进行分割,最后打歼灭战,一片一片地治,不要撒胡椒面,只有这样搞集中治理,才是一条成功的路子。
实际上,沙漠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是不行的,同样单纯重视生态却养活不了老百姓也还不行。库布其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中国环境报:《库布其生态修复评估项目——沙漠绿色经济范例》报告具有哪些意义?
罗斌:应该说这个报告就是告诉人们库布其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如何把经济、生态和民生结合在一起,使我们治理沙漠化土地取得成功。
我们知道,世界治理沙漠有上百年了,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比如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在中亚一代大量的引水灌溉,形成粮食主产区、棉花主产区,最后造成了大量土地荒漠化。通过亿利资源集团的模式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做才可持续,就是要有经济价值要高、有创新的产品。此外,要有生态效应,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还要有社会的效应,能够吸引人就业。
而且它还告诉我们,第一,这种绿色经济体现高效益的特点,只有高效益才能可持续;第二,库布其模式体现出高效率,它是节能、节约资源的一种开发模式;第三,库布其模式体现出高碳汇,就是循环经济做得比较好。
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初步实现了沙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资源积累,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生态治理和修复的水平,将资源积累变为当地社区发展的财富基础,让人民群众在改善生态的同时改善民生,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荒漠地区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这一时刻,评估报告的发布无疑以其科学和客观的分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干旱和荒漠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范例。
中国环境报:今年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主题为“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如何把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纳入“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整体发展目标?
罗斌:我国沙化土地面积173.1万平方公里,其中80%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受影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还多,超过4亿人。
在“一带一路”概念提出前,中国已与相关国家在治理荒漠化方面进行合作。“一带一路”中的“一路”处于北非亚洲荒漠区,在这条路上发展经济,关键是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生态良好,唯有这样,美丽的中国梦和世界梦才能得以对接。
目前以国家林业局来讲,中国与蒙古、中亚一些国家地区建有亚洲森林网络。“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和各个国际组织要形成荒漠化共识,既要经济发展,但更要把荒漠化控制好,不要先发展后治理。
中国已经和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阿盟、非洲等国家地区取得合作。合作方式较为多样,如会为相关国家提供培训做交流,提升其监测能力,建立培训中心等。中国愿帮助其他地区和国家更好地治理荒漠化,实现共赢。
延伸阅读:
库布其治沙治出生意经:沙漠变绿洲 穷人能致富
原标题:经济、生态和民生有机统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