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就已登陆深交所的*ST华赛上市18年来几经易主,现在由背后有着清华背景的深圳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泰”)控股。而近期公司推出的一份募资近49亿元用于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的预案,则被认为是在押宝。因为在2013年初战略入股*ST华赛后,*ST华赛因连续两年亏损已经开始披星戴帽,而华融泰正在陷入*ST华赛的保壳泥潭。
华融泰背后的清华基因
华融泰似乎在行业内并不是个耳熟能详的投资公司,但是其背后的股东方则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华融泰股东方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清华控股持股40%,深圳市奥融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融信”)持股60%,而奥融信则分别由自然人黄俞持股83.4%、黄雪忠持股16.6%。
清华控股是由清华大学全资控股的投资公司,也就是说清华大学间接持有华融泰40%的股权。而华融泰的清华基因也随处可见。在华融泰官网上的大标题简介显示,华融泰是清华控股旗下企业,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同时,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占据了公司官网中间最醒目的一部分。从公司办公地址的招牌上也可以看到,公司前台的标注是,清华控股华融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说,清华控股虽然持股40%,却也成为了华融泰最闪亮的招牌。
而华融泰入股*ST华赛似乎也和其背后的清华基因有关。从*ST华赛的前五大客户中可以看到,清华大学控股的同方股份及其子公司占据了主要部分,以2013年为例,*ST华赛2013年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沈阳同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贝力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同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和钦州市同方和宸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前五大客户中,有4家由清华大学控股,客户变股东的戏码成功在*ST华赛上演,如此想来,华融泰入股*ST华赛或早有预期。
战略入股变身绝对控股
2013年1月16日,*ST华赛(当时为ST三星)的股东三星康宁、赛格集团与华融泰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华融泰受让三星康宁持有的ST三星股份1.56亿股,占ST三星总股本的17.41%。
华融泰也是通过此次股权转让成功战略入股*ST华赛,当时的股权受让成本约为1.72亿元,成为*ST华赛的第二大股东。和华融泰同时入股*ST华赛的还有长润投资,其通过受让三星康宁(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的1.14亿股权,受让成本为1.26亿元人民币,成为*ST华赛的第三大股东。而当时公司第一大股东则仍旧为深赛格(000058,股吧)。
华融泰和长润投资在入股*ST华赛时都表示目的是为了投资,并且未来或还将继续增持,但是似乎华融泰对控股*ST华赛更感兴趣。
2014年初,*ST华赛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发行1.1亿股募集资金5.29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第二大股东华融泰则全额认购定增股份,通过定增,华融泰的持股比例由17.41%上升至26.43%,成功成为*ST华赛控股股东。而长润投资则并没有参与增持和定增,反而是在2014年的3月有过两次减持。
2015年7月,在华融泰的控股下,*ST华赛再次推出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6亿股股份,募集约49亿元投资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而控股股东华融泰也将参与认购2.35亿股,本次认购完成后,华融泰持有*ST华赛股份的比例将达到31.19%,远超过二股东深赛格的12.53%,就这样,华融泰从2013年的入股成为了现在的绝对控股。
入股两年陷保壳危机
2013年1月华融泰开始入股*ST华赛时,上市公司正好即将迎来脱帽,而这也或许是华融泰战略入股的主要原因,*ST华赛此前因为2009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而“被ST”。2013年5月21日正式迎来脱帽,入股几个月就撤销退市风险,华融泰本以为入主正当时,能好好地运营公司实现更好的发展,但是事与愿违。
2012年度*ST华赛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净利润317万元,而华融泰入主后,2013年净利润亏损3720万元,2014年净利润亏损1.08亿元。
*ST华赛原名赛格三星,此前公司主要从事CRT玻壳及STN-ITO镀膜玻璃的制造和销售,但是由于年报被非标,主营业绩增长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关闭全部CRT生产线。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公司自2012年10月开始开展贸易业务。
而贸易业务也就成为了*ST华赛2013年的主要业务,华融泰虽然是2013年初就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是2013年并没有对公司经营立即做出改变,仍旧以出售电子元器件和液晶电视的贸易业务为主营,租赁业务为副业。而实际上,*ST华赛因为生产线关闭,在2013年的贸易业务也只是从供应商处采购再卖给客户,自己只是在中间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最多也只是对采购材料进行了组装,这显然不应该是一家上市公司应该具有的主营。
2014年,*ST华赛增资入股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控人居”),如此一来,*ST华赛2014年的主要业务就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还是原有的贸易业务,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清控人居的技术咨询收入,后者2014年带来营业收入3066万元,前者则为2559万元。虽然出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2014年在高额的固定费用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下,公司还是出现了巨额亏损。
49亿押宝海绵城市项目
从*ST华赛的利润表中可以看到,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据了公司的主要成本,仅2014年就占据了7332万元,而当年的总营业收入才6719万元,在费用压缩有限的情况下,华融泰要想保壳*ST华赛就必须在增加收入上入手。
而截至目前,华融泰控制下的*ST华赛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溢价26倍收购了成都支付通拓展第三方支付;第二件则是计划定增募资49亿元进军海绵城市PPP项目,海绵城市指的是把城市建设得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成都支付通为华融泰关联企业,华融泰持有其7.16%股份,成都支付通2014年净利润为亏损1933万元,2015年能否实现盈利还是未知。而目前看来,公司只能押宝海绵城市PPP项目,但是其在2015年能否正式带来收入也不能保证。
“海绵城市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点项目,至于年内能否带来营业收入现在还不能确定,因为公司目前只是有意向在几个标的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但是还没有和当地的管理层签约,这个要等这些城市公布招标结果后才能进行。”北京商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时,*ST华赛证券事务部代表如是说。截至记者发稿时,*ST华赛所申请招标的四个城市官网都还没有公布中标结果,而*ST华赛201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仍约亏损1800万-2400万元,华融泰的保壳任务仍迫在眉睫。
原标题:“清华系”陷*ST华赛保壳泥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