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指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污染场地指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污染场地包含的污染介质形式多样,既有土壤又有水;涉及的污染物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类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如农药、石油烃、多氯联苯、汞、铅、砷等等。
鉴于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其治理技术也是多样化的。按照是否将污染源进行清挖后处理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按照处理介质分为土壤修复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按照技术原理分为物理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热处理技术等。而且针对具体的某个污染场地,一项技术往往没法解决其环境问题,而是应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筛选适应的修复技术,并根据场地污染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修复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系统性的污染场地修复方案。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目录中各项技术的名称、适用性、原理、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关键参数、应用基础和前期准备、主要实施过程、运行维护和监测、修复周期和参考成本,以及国内外应用情况等内容。报告内容参考了美国等发达国家30 多年来经过实际验证案例的公开资料和国内实际工程案例经验。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总参某部、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报告中的案例不具备强制推荐性,仅供相关各方在场地修复过程中参考,其技术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案例提供单位负责。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
原标题:【技术研究】15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解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