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我是新华社的记者,想请问一下环保局张局长,1月份国务院发布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您也提到了第三方治理,不知道上海在第三方治理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和相关的政策措施?谢谢。
张全(市环保局局长):国务院今年1月份发布了实施意见,这项工作上海早就准备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对治污和治理能力提升有很大好处。我们去年就把这项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014年10月8日市政府已经发过指导意见。
第三方治理的实质就是从原来的“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污染者的主体责任没有转移,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构架起排污者和治理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利用市场化来实现治理。好处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升污染治理的水平,一个是第三方专业化治污,因为第三方不但处理这个厂的污染物,同时社会上许多的企业也让他们处理,他的技术水平会越来越高,第二个是第三方与排污者相互制约。二是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曾经一些受过污染的国家,现在污染治理的很好,同时也走出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实现经济、环保的双赢,比如说德国、日本、美国,现在的环境都比较好,历史上都污染过,但是经济环保产业在经济里面的比重非常大,特别像德国有几年都是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支柱产业,甚至有几年超过汽车工业的总产值。三是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监管、研究政策、规划,不要直接去操作,比如说环境监测,现在已经有许多第三方承担建设、设备维护、校验,下一步把监测的任务通过政府采购让社会来做,这对政府自身的改革有很大的好处。
第三方治理还是刚刚起步,特别是上海目前统计才50个亿左右。实际上空间还很大,我们算了一下只占整个市场的需求的20%左右。下一步可从五个方面来推动。一是增强内生动力。所谓内生动力就是让污染企业有治理动力,动力的来源就是不断提升排放的标准、要求。二是加大外部的压力,主要是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环境执法。这个我们都有安排,比如说排污费已经出台,治理成本要高、要求也更严格,新的法律法条也进一步地收严,这是推动第三方治理的动力来源。三是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我们的环保产业市场主体发展时间比较短,不是很完善,我们会进一步出台一些政策,让更多的环保企业享受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相关政策。另外,考虑在融资、担保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优惠。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诚信体系、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氛围,促进优胜劣汰。五是确定了七个方面的试点,比如说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包括监测市场,还有油烟气治理等等,都是下一步要先行先试的领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项工作,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上海市更加应该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上海电台:你好,我是上海电台的记者,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给张局,一个是给唐总。环保方面想问一下,2014年空气质量表现非常好,长三角的联防联治机制起到多大贡献?除了异地车辆的管理之外还会有哪些动作?
问一下唐总,您提到110万户的继续推广目标,这意味着对于老百姓来说会很关心能够从中获得什么,同时可以发现随着基数越来越大,每个家庭获得1块的奖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接下来会把面越铺越大,钱从哪里来?怎么把平台真正做活?
张全:我先回答一下长三角联防联治的工作,确实是我们去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朋友们也注意到2月2日环保部发布了三大区域74个重点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我这里也有一张关于长三角25个城市非常详细的2013年、2014年的比较以及排序,会后提供给记者朋友。
长三角去年25个城市统计,PM2.5平均是60微克,和2013年相比下降了10.4%,幅度比较大。其中,上海去年是52微克,改善了16.1%,江苏是66微克,改善了9.6%,浙江是53微克,改善了13.1%,安徽是考核PM10,是95微克,下降了4%。
从去年1月7日开了第一次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工作会议,去年12月1日开了第二次大会,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主要领导都过来。其间也频繁沟通,去年环保部门,包括我自己,南京就去了六次。我们去年做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燃煤中小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长三角完成了12649台,二是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完成130万余辆。这两项工作都是国家有明确要求,同时我们也是超额完成的,是原目标的20%以上。三是长三角先行先试,在前一轮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20台,这一轮改造以后燃煤电厂实际排放可以和天然气电厂水平持平。四是大力推进秸秆禁烧,根据环保部卫星核查,长三角去年比前年减少火点近8成。此外,包括扬尘污染防治、污染企业治理等的力度也在加大。
另外,我们三省一市制定应急预案,保障重大赛会,包括南京青奥会、上海亚信峰会、桐乡互联网大会和南京国家公祭日。把赛会期间的污染控制住,对全年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好处。
在保障性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长三角的预测预报体系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现在已经正式启动业务化运作,三省一市加上气象联合开展预报。二是搭建一个科研协作平台,有两个重要的课题在进行,一个是长三角区域源解析研究,另一个是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技术研究。三是法律对条、标准对标。三省一市开始在法条上的对接,上海已经完成大气地方立法修订,江苏、浙江、安徽也在修订条例,还有排放标准的对接。此外,还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这些都保障了长三角联防联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2015年,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将继续推进黄标车、中小锅炉、重点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扬尘排放控制等。除此之外还有船舶港口的污染控制。长三角的船舶有8.8万只,占到我国船舶总数的56%,所以长三角一定要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上先行一步。我们已经做了很好的试点,在洋山港“岸基电”、吊车的油改气、油改电都在推动。还有对国际的海船也应该有一个对等政策,在港口可用“岸基电”,进入领海无论是本国船还是外籍船都要换用比较清洁的油。包括非移动道路机械,也要启动治理,我就不展开了。还有机动车“异地同管”。这是今年长三角联防联治的重点工作。当然还有“十三五”规划要对接,排污费政策要对接,联动执法要对接,包括第三方治理,也准备在长三角进行对接,大家开放市场,让市场机制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使环保治理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借鉴。
唐家富(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接下来就绿色帐户的事情做一些介绍。绿色帐户是推进垃圾分类减量以后的激励措施,是对市民垃圾分类等环保绿色低碳行为的记载,目前主要是集中在干湿分类的行为,以后会逐步的拓展,比如说少放鞭炮对垃圾减量也是一个贡献,以后也会鼓励。绿色帐户是基于前台、后台的运作机制,前台是解决源头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积分,目前设定每户人家一张卡,每天垃圾分类早晚各计一次,平台主要是解决市民有积分以后兑换查询,后台重点是解决资源,拿什么来换。确实压力很大,后台重点要开展的工作就是资源的募集。绿色帐户兑换的资源有很多种,有物质,有精神,有服务权益类的,比如说凭积分可以享受什么样的服务,有很多的模式。我们设计的时候觉得绿色帐户的积分兑换不是直接和经济挂钩,从来没有设计一分换多少钱,和消费的积分不太一样。我们觉得重点是要提高绿色帐户平台的吸引力,把这个平台做活。因此,今年希望从去年的40万提高到100万户,今后的目标所有推进垃圾分类的居民户数都应该拥有绿色帐户,这样的规模效应会吸引许多社会企业的参与,提供更多的资源。比如说现在已经有昆山的灯饰城提供了很多的节能灯,PPTV绿色频道的播放收看VIP权限,比如说多少积分可以点播,最近和东方CJ也在沟通,还有享受付费通的打折优惠等等。所以,平台做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一个是市级通用的,第二个通过区、街镇募集一些属地服务的资源。还有一个途径可能通过抽奖,类似于福彩,对1月份产生的积分抽奖。这样把绿色帐户的资源来源和兑换方式做得很活,最终的目的不是希望给大家多少物质的奖励,最终是要激发大家参与环保生活、低碳生活的内在动力,把垃圾分类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作为生活品味的一种标志。
IT时代报:我是IT时代报的记者,刚才提到绿色账户对居民生活垃圾良好生活习惯的奖励机制,从去年5月1日以来已经推行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对于分类不太好的市民会有罚款,有没有开出罚单?我们知道北京等其他城市已经实行对居民生活垃圾的收费,上海对单位的生活垃圾征收了处置费,对于居民垃圾会否考虑收取费用?
唐家富:总体来看目前为止没有人因为不实行垃圾分类被处罚,目前还有2/3的居住区域还没有实行垃圾分类,更多是以宣传引导教育为主,因为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少部分人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执法,则会产生执法不公平的现象,因此目前主要通过激励的手段,你做的好给你奖励,来引导大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垃圾收费来看,全国很多城市都实行居民的垃圾收费,上海从2004年开始单位垃圾实行收费。从全国来看居民的垃圾收费,上海要研究的就是和垃圾分类减量挂钩,怎么体现所支出的费用和垃圾量有关,这方面一直在深化研究过程当中,单纯从收多少钱,从上海垃圾处理来看不是主要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方案一直在优化,近期也没有考虑马上要出来,对居民垃圾征收一笔费用,希望借鉴台北的经验,根据垃圾量的产生、居民分类的行为有一种比较好的挂钩机制以后可以收。所以,目前来说暂时没有马上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收费的考虑。
原标题:2015年2月4日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