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有近200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而且每年还都会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今年有关省市开始划定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并开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就如何进行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国生态修复网对一直从事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的河南农业大学杨喜田教授进行了专访。
水土保持红线圈住我国的绿水青山
中国生态修复网:今年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划定水土保持红线,北京、河北等地也相继划定了水土保持红线,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水土保持生态红线?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如何圈住我国的绿水青山?
杨喜田老师:生态红线是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依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而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表现在空间格局上,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等)、生态脆弱区或敏感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区。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应为生态用地红线。
生态用地指主要功能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区域或全球的生态平衡以及保持地球原生环境,并通过维持和改变自身性状,进而对区域或全球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的耕地、森林、林地、绿地、河湖水系、湿地等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生态红线,我理解应为生态红线的一种特殊类型,涉及到了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等生态脆弱区,又涉及到了生态公益林、湿地、郊野公园、滨河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绿道等区域。不仅满足了水土保持需要,同时又提升了区域生态功能。
无疑,水土保持生态红线的划定,进一步从法的层次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又从实践层次指导了水土保持。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消耗利用资源为主,带来了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不匹配,大量建设用地占用和消耗土地资源,挤压了生态和农业空间,造成生产和生活之间不平衡。结果对生态安全格局带来了很多隐患。
因此,划定水土保持生态红线,有利于我们处理好十分有限的国土空间与日益扩大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充分重视生态用地,圈住我国的青山绿水,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使有限的国土空间发挥更大的承载能力。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对水土保持意义重大
中国生态修复网: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植被恢复,您出版过《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特征研究》一书,着重介绍和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和植被恢复过程,您能谈谈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植被恢复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有何启示?
杨喜田老师:植被恢复可以说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可从理论和技术2个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
从理论的角度,探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的退化机制和驱动力,从系统动态研究退化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特征,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和环境变化特征等,都对植被恢复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认识清楚这些机理,才能促进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生态过程与人为积极活动干预的关系,真正做到尊重自然规律前提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实践的角度讲,利用退化机理和植被演替规律指导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如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退化的主要诱因是人为干扰和干旱,首先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对于植被的恢复应是十分有利的,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封育等措施。再如尊重系统的土壤和植被的协同演替规律,进行微环境改良和先锋植物种的选择,也应该是营建水土保持林的首要任务。
南北方水土保持 从差异中入手
中国生态修复网:我国南北方土质和水土流失状况不同,面临的水土流失治理问题也不一样,请您谈谈南北方水土流失的差异体现及如何区分治理这些问题?
杨喜田老师:水土流失的差异可以表现为环境、人为等要素的差异所致。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体现为难度差异和驱动力差异。
南方降水量大,地质地貌条件易于水土流失的发生。北方降水量小,且多暴雨并集中于夏季。人口密度大,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滥砍滥伐森林,生态系统恶性循环。南北方的差异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好谈。
我觉得从“水土”2字入手,南方要做好“水”的问题,北方要做好“土”的问题。“水”的问题,除了防止洪水、泥石流灾害等的目的之外,做好水的疏、导,可以防止土壤流失,有利于“土”的保护和植被的恢复。北方大家都认为缺水干旱问题比较严重,但这是气候问题,人为干预能力有限。同时其症结也在“土”。
做好土壤的保护、改良,提高其蓄水、保水能力,间接地也就解决了“水”的问题。蓄水集水也很重要,但最根本、可持续的是保土。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改善自然与人居环境
中国生态修复网: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已经不仅仅是资源保护,还涉及到城市的安全与生产建设等,请您谈谈如今的水土保持意义何在?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呈现雾霾频发态势,水土保持是否能够助力雾霾治理?
杨喜田老师: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不同于美国的土壤侵蚀控制、日本的砂防等。既要保护水土资源,又要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起到协调人与自然、生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键作用。
另外,开展好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低污染,为生产建设提供更大环境承载力等。
近年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主要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和大气环流性质两个方面的影响。人们都认为水土保持工作可通过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防护林建设增加绿色植被吸纳污染物等途径,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频次和程度。但有关植被与雾霾的关系及机制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
但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水资源管理、城市扬尘治理、城市生态用地、城市防护型绿地等方面,亟待加强研究。
中国生态修复网:今年有报道称宁夏水土流失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云南省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全省国土面积的35%,相信仅靠水土保持红线,还不能完全控制水土流失,请问杨老师,您认为在保持水土方面还有哪些措施和建议?
杨喜田老师: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水土保持应当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严格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只能从一方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制定的是一个底线。但红线外的水土流失面积还很多,类型也不一样。我认为还要从理论、技术和认识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理论上,进一步认知水土流失规律和防治机理,技术上要研发模拟自然的水土保持措施,认识上要切实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日本砂防工程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生态修复网:您曾经在日本留学五年,日本的水土保持经验丰富,水土流失防治很有成效,您能否谈谈日本在水土保持方面相较国内来说有哪些优势?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
杨喜田老师:日本是一个山区面积比例大,暴雨、台风、山洪、火山、地震等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社会各方面对水土保持工作都非常重视。过去在学术方面也是强调“水土保持”,后来发展为“砂防学”和“治山学”。特别是砂防工程发展较为领先,砂防的日语发音“SABO”也成为了英语的外来语。从他们的历史经验来看,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
(1)注重森林的保护。全民对森林的认识都普遍高,注重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土保持理念较为先进。从过去的落叶松大面积造林,转变为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从过去的草本植物治坡到以稳定的林分为主。从过去的山坡防护工程追求稳固性,到近自然河道治理和透过式大坝等,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甚至放弃大坝行动也在前几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3)将振兴山区经济,与保护国土、涵养水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安排各种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时,优先照顾当地企业,公益林补贴机制较为健全,为山区人口稳定、经济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4)防护林林种划分比较细。结合保安林事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体,包括了山崩滑坡防护林、防砂林、防风林、水害防护林、潮害防护林、雪害防护林、防雾林、雪崩保安林、落石保安林、防火林、护渔林、航行目标保安林、卫生保健林、风致林等林种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并指定了严格的划定、解除和经营管理制度,为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人物简介:
杨喜田,196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1986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河南农业大学造林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留校后在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造林教研室任教,1993年到日本留学,1998年回国后回校工作,并兼任河南省农业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2001年2月-2003年1月,接受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在日本信州大学师从于日本绿化工学会会长山寺喜成教授开展了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着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绿化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绿化工学会海外会员。《水土保持通报》第五届(2009-2012)编委会编委成员。
国家教育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 近年来,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与生理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干旱荒废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理论研究,开发了种基盘绿化技术。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参编教材2部,译著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1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他成果4项,申报专利6项。
原标题:杨喜田: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启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