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家庭来说,应该不算太陌生。淘汰的旧手机、报废的电脑、用坏了的老式电视或风扇……至于手机充电器、收音机、MP3等小型电子产品,更是每个家庭都不可或缺,这些东西被用旧或用坏,准备丢弃时应该如何处理,也就成了困扰不少市民的难题。
“每换一部手机就会遗留大量锂电池、充电器等,连同手机一起存放在抽屉里,现在积攒了一大堆。”谈及家里收集的一堆“电子垃圾”,家住曲江的市民徐雅丽十分烦恼。记者看到,在她展示的这些“垃圾”中,有几部报废了的非智能手机、老式磁带随身听、上世纪90年代很流行的“卡拉OK”麦克风,还有两部家用胶卷相机。“这些在当年都是最时兴的新产品,每样买来时都价格不菲,可现在早过时了,几乎全部成了废品。”徐女士说,这些用旧了的电子产品扔掉太可惜,卖又卖不出去,让她很是纠结。“就连收二手家电的都不要,听说其中的一些电子元件里还含有有害物质,”在徐女士拿出的一块手机锂电池上,记者看到明确印有“不可随生活垃圾丢弃”的标识,“被丢到土壤或水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就算是出于环保的目的,我也不敢随便乱扔了。”
比起徐女士家的小型电子产品,家住世纪大道的市民董毅家中的“电子垃圾”,则更让他感到头疼:在董先生的书房写字台下,并排摆放着两台旧的电脑主机和一台液晶显示器,上面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这两台电脑分别是我上高中和大学时用的,现在早已淘汰掉,其中一台的电子元件还被烧坏,已经不能再开机,显示器也因为电路故障坏掉了。”如今拥有新的电脑,董毅却不知应该把这些“老古董”怎么办好,“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很快,买了新的,旧的就没用了。我把一台旧笔记本电脑送给父母看电视剧,这两部台式电脑主机,就一直放在这里,不知如何处理。”
丢掉或卖都有隐患
泄露隐私污染环境
作为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衍生品,各类“电子垃圾”数量的增多,是科技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佐证,但与此同时,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问题,如今已经普遍存在于每个城市家中。“部分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虽然损坏了,但其中还储存着我的照片、短信、工作资料等个人信息,如果随便丢掉,不仅信息丢失,还可能造成很多麻烦。”说起自己没有将废旧电脑出售给收购站或扔掉的原因,董毅坦言,曾经从事过网络维护工作的他十分清楚,即便是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或是将电脑硬盘内的信息删除,也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恢复软件将其找回,“这些私人信息万一泄露,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确实让人担忧。”
保留电子产品中的部分信息,担心因泄露而造成的各种麻烦,只是大多数市民不愿丢弃电子垃圾的原因之一。据了解,如今居民生活中的各种电子废弃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更有不少材料对人体有害,有一些甚至含剧毒,例如一台电脑有700多个元件,其中有一半元件含有汞、砷、铬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电子产品也都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中含有碳粉等。这些废弃物被填埋或者焚烧时,其中的重金属渗人土壤,进入河流和地下水,将会造成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的居民及其他的生物造成损伤;有机物经过焚烧,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空调和制冷设备中的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后将会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增加人类皮肤癌的发生几率……但这些成分如果被分类处理,加以回收和再利用,则完全能够“变废为宝”,它们的命运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将大大不同。
需要进行前端分类
处理体系有待建成
虽然被叫做“垃圾”,但“电子垃圾”却与其他垃圾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前端分类回收利用,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和污染,还可以使其重新回到消费环节,获得“二次生命”。固体废弃物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尚无指导垃圾分类收集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收运处理设施,我市的垃圾处理仍然以单一填埋为主要方式,即便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电子废弃物,也往往得不到更妥善的处理。“除了市民主动卖到废品收购站,或拾荒者出于经济利益拣走卖掉之外,其他都是通过垃圾清运车‘一车装’,运送到处理厂进行填埋。”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宝生曾提出建议,加快规范和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他表示,要减少电子垃圾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仅靠目前的环境监管远远不够,回收利用、循环经济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而到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一方面应当加大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通过垃圾分类避免乱丢电子废弃物;规定所有需回收的电子产品在广告、产品包装、销售现场,要有警示污染风险和强制回收的醒目标志;同时还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多种途径设立回收点,并设立专项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优惠及出台具体奖罚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安全处理标准,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
原标题:电子垃圾:扔与不扔的尴尬命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