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组织的“2014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围项目情况介绍会”在成都市郫县举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顾问梁海棠关于成都人工湿地试点项目的介绍,引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以及美国能源创新公司等研究机构以及业界环保、规划、经济领域专家的浓厚兴趣。
“我们在农村地区试点建设人工湿地废水处理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使因生态旅游发展而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得到控制,水资源得到保护,有效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梁海棠说。
在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执行总监、首席代表于江的带领下,专家组先后对WWF在成都实施的多个人工湿地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据悉,考察评审结果将于10月在京揭晓。
庭院建湿地 环保惠农家
眼下,诗意的蓉城银杏泛黄,丹桂幽香、秋色正浓;而在其远郊郫县,满目翠绿、繁花似锦,呈现出一派景色秀美的川西田园风光。
在WWF成都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记者跟随专家组前往郫县安德镇。一行人首先来到位于走马河畔的安龙村,向一些散居村落的“农家乐”业主了解当地采用建造小型人工湿地方式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的情况。
走进一户挂有“蜀都冬泳爱好者基地”牌匾的院落,农家乐业主陈仕彬告诉记者,由于他家邻近河畔环境优美,每逢周末节假日,就有许多游人到他家喝茶就餐,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上百人,而由此产生的一些经营性餐饮废水,则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走马河,对附近的水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WWF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讲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耐心介绍人工湿地的治污原理,并根据现有场地条件和污水排放量,资助他修建了一个表流型人工湿地。
如今,陈家的污水经人工湿地多级处理后,原本污浊不堪的废水变成了改观明显的清流,在有效减少对走马河水环境污染危害的同时,其人工湿地也被打理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小花园,为他家门前添色不少。
“环境好了,周围不臭了,青蛙也回来了,来此休闲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高峰期可达到上千人。冬泳爱好者们还把我家小院当成了他们休息的基地,因为我们这段河水干净。”陈仕彬满面笑容地说。
“以前可不像现在这样,由于存在观念上的差别,刚开始我们通常都会遭遇很大的阻力。”WWF高级宣传专员代鑫介绍说,环境面貌的改善不仅让陈家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好处,激发了他管理维护好自家人工湿地的积极性,而且在“农家乐”管理经营过程中,由于项目本身所蕴含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发挥了“吹糠见米”的示范效果。
不仅如此,WWF还携手“可口可乐一滴水的快乐旅程”等公益活动在各示范点安置了讲解人工湿地功能与可持续农业的宣传牌,同时把各农家乐经营者培训成了乡村环保讲解员,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环保故事,一方面为周边农户经营“农家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让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升。
污水变清流 循环再利用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WWF成都人工湿地试点项目主要基于利用基质、微生物及动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过程,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
其主要特点在于因地制宜、简便易行、实用可靠,通过分散处理的方式,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庭院废水集中处理难的问题。
WWF北京代表处长江湿地项目经理韦宝玉认为,污水的直接排放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特点。他表示,通过建设庭院式的人工湿地项目,用水生植物从生活污水中吸收氮、磷和其他污染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日益严峻的农村污染问题。
“技术方面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一般村民多讲两次都能掌握。”韦宝玉说。
在郫县安德镇园田村村民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WWF在此建造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水资源重复利用和保护的小型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据介绍,系统采用初级和深度两级处理方式,占地大约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用于处理周边约30户农户、村卫生院及村委会共200余人产生的生活污水。
梁海棠告诉记者,这些污水首先通过专用管道收集到化粪池,经过前段初级处理之后,再进入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由于集纳的废水成分复杂,加之这一系统目前尚处于调试阶段,眼下的处理效果还有待提高。”梁海棠表示,按照项目设计要求,这类综合废水经过逐级净化后,便可作为新水源进行循环利用,通常情况下可用于农田灌溉。
由点到面推广试点示范
WWF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得益于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以长江流域四川、重庆“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迅速增大。然而,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同时,这些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大部分都存在餐饮废水处理难的问题。
韦宝玉认为,由于“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设施点位分散,且缺乏长效监管机制和相应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其产生的污水往往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周边河流沟渠,导致当地一些河流湖泊灌渠等水环境受到污染,同时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长江重要水源地,探索总结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WWF在努力争取有关各方理解与支持的同时,积极着手开展长江流域农家乐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示范项目的规划建设。
据了解,WWF北京代表处以人工湿地作为治理“农家乐”污水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已先后在重庆、成都、广元、阆中等地选取部分“农家乐”,分别修建了13处各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工湿地示范点,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推广这一行为理念和技术方法。
“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来推进。”梁海棠告诉记者,WWF争取把人工湿地作为“农家乐”经营的行业规范,将首先选择在岷江和嘉陵江流域加快推广。
她表示,WWF热切期待与海内外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据悉,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已将这一项目理念和技术作为国家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此基础上,WWF已同四川省林业厅合作完成《四川省湿地技术恢复规程》的制订工作,将这一项目作为优秀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成都市委党校也将郫县安龙村项目点作为其生态文明室外教学基地,以期通过现场观摩增强党政干部对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的认识,不断扩大人工湿地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原标题:清流绕农家 农家乐开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