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把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正在充水试验。调水已经进入倒计时,按照计划11月1日将正式调水。整个工程则是“难点在移民,成败在水质”。8月8日至11日,记者随中国记协南水北调受水区媒体采访团来到核心供水区的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十堰市城区,进行实地采访。水质保卫战汇入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其中,汉江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328亿立方米,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报道> 正文

南水北调:一座城市与一片水源

2014-08-25 13:54 来源: 中国日报 作者: 刘坤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把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正在充水试验。调水已经进入倒计时,按照计划11月1日将正式调水。整个工程则是“难点在移民,成败在水质”。

8月8日至11日,记者随中国记协南水北调受水区媒体采访团来到核心供水区的丹江口市、郧县、武当山特区、十堰市城区,进行实地采访。

水质保卫战

汇入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其中,汉江年均汇入丹江口水库水量328亿立方米,占全库年均汇入总量的90%,是水质敏感区。

汉江流经十堰5个县市区,过境长度达216公里,而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境内的库岸线长达3524.8公里,水库库岸线的76.4%,是库区主要守护区。

这200多公里的汉江江段,与3000多公里的库岸线,便是确保调水水质的关键。为了一池清水的承诺,十堰全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8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十堰市张湾区龙潭湾村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2003年底建成,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第一座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厂,2009年11月通水。

厂长张群伟告诉记者,该厂的年处理能力为16.5万吨,污水处理后能够达到1级B标准水质,“这还不算完,处理后的中水还要经过微生物处理——阻挡沉淀——湿地过虑,然后才排入水库。”

神定河是十堰境内注入丹江口水库的最大泾流。记者了解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委托运营方,是来自北京的一家环境科技公司。

今年4月,十堰市住建委正式与北京碧水源环境科技股份公司签订《神定河污水厂委托运营协议》,自当月起,神定河污水厂运营管理及后续升级改造工作,交由碧水源公司负责。

“用北京的公司处理污水并非巧合,当时来投标的企业很多,我们考虑,‘碧水源’是国内一流的公司,水是调给北京的,用北京的公司来处理污水,经济和社会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也是加快推进十堰市水污染综合防治及水务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十堰市市长张维国告诉记者。

目前,神定河、泗河和西部等污水处理厂、西部垃圾填埋场已分别与北京碧水源公司、北京供排水集团正式签约,实现全面托管。张维国说,南水北调,难点在移民,成败在水质。“移民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现在的中心工作就是保护水库水质。”

在神定河支流——百二河三堰桥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10余个大型排污口正在清污分流施工改造,工人们冒着暑热在低矮逼仄的管道内艰难施工。十堰市住建委负责人介绍,像这样的排污口十堰有590个,通水前可完成95%的改造任务,年底前收尾,实现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有效分流。

与此同时,十堰市下决心关停了329家污染企业,拒批了160家污染企业,柑橘种植一律禁用化肥,退耕还林建设库周隔离带。

一天的走访中,记者真实地看到了十堰上下高度重视库区生态和水质保护的态度与行动,看到了库区人民保障北方用水安全的真诚与付出。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丹江口水库胡家岭水质监测站,5台世界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有序地运行,主控制柜显示屏上,水质监测数据不断跳动,监测站负责人柳根正一丝不苟地对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

“它们每隔4小时自动抽取距离水面5米处的水样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直接传输到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柳根介绍。记者看到,一台控制柜设备上显示最近一次监测的各项水质指标,其中氨氮浓度是0.16毫克/升。

“这一项的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是0.15毫克/升,这说明丹江口的水质已接近一级。”柳根说。

移民安置之重

丹江口水库的两期工程共淹没土地55.2万亩,十堰市先后两次移民共计46.9万人,占移民总数近60%。其中,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十堰市需移民人数达18.2万人,安置到武汉、襄樊、随州、荆门等33个县市区。

移民中,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还没出生。一家人移民搬迁就有几台车,一次集中移民形成的车队就有二三十公里长,滚滚车轮带走的,还有永久的记忆和土地。“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说走就走了,那是任何文学作品都难以描述的一种生存情感。”当地一位移民干部满怀深情地说。

“故土难离,亲情难舍啊。移民不愿离开熟悉的生存环境,我们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表示。

过去整整四年里,移民是十堰市各项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按时通水,全市3万多干部中,有1万2千人就专注干移民安置这一件事,压力往往超越想象,甚至有6名干部牺牲在了岗位上。

十堰丹江口市的均县镇是移民最多的一个乡镇,这个小镇在过去的三年中,有一万多人外迁他乡,有一万多人内迁安置。这里,世世代代守着水边,靠水吃水,家家种柑橘,湖水落下时肥沃的土地上撒把芝麻就能丰收。而当172米的水位红线划下后,红线以下的外迁他乡,红线以上的后靠安置,许多家庭的父子、兄弟因为这条线被分隔开来。

均县镇党委书记柯林青一辈子都忘不了,当移民们的家当物品都装好了车,许多移民也上了车,准备开车了,天下起了雨,许多老人哭着对他恳求:下雨,天留人呢,能不能晚一天再走……

“每次送移民,他们哭,我们也哭。”柯林青说。

在900多天里,十堰市圆满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整个过程中,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人伤亡,保证了“车不掉一块漆,人不破一块皮”。安全把移民送到指定地点。

国家南水北调办曾这样评价:这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奇迹。

而对于当地干部和移民来说,离乡只是一个开始,安居乐业才是最持久的挑战与工作。

在十堰市郧县柳陂镇挖断岗村,记者看到,一排排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地势稍高的地方,而地势低的地方就是移民生产安置按0.4亩/人的标准建设设施大棚菜地。

村民王存兰是内迁移民,她家两层高的房子188平方米,客厅里立着高大的格力空调,显示着主人的生活水平。王存兰一家放弃了原有的300多平方的旧房子,按照原来房子的1000元一平方的价格折算,补偿买了新房后尚余十几万。按照一个人5000元的移民安置费,又得了2万元。

房子改变了,但是生活方式并未改变。王存兰依旧靠种地为生,因为国家免费安装了钢管大棚,蔬菜产量要比原来好一些,年收入大概在2万元左右,比原来的收入稍微多了些。

记者了解到,移民安置点移民自2012年初搬迁,目前已全部搬迁入住,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备。移民已在大棚里种植有黄瓜、西红柿,每亩地可产黄瓜16000斤,西红柿12000斤,移民年可增加收入约3200元。

柳陂镇党委书记秦子胤说,我们严格按照南水北调的要求,执行“淹地换地”的政策,比如说淹了一亩旱地,按照一亩八方,折合成四分,分发给农户。土地面积减少,但是质量增加,因此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人均一亩地比以前增收3200元。

在新集镇核桃园村,不善言谈的村民杨新海告诉记者,原来靠种地为生,现在是靠打工,移民后生活和工作都变了,确实需要慢慢适应。南水北调是国家的大事,他们这么做是应该的。“能保障北方人民用水,我们做些牺牲不算什么!”柳陂镇挖断岗村村民郝善良吐露了心声,“受水地区以后爱惜用水、把水用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尊重和回馈。”

生态补偿缺口

为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十堰市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关闭106家黄姜加工企业,迁建125家,导致职工下岗6万人。与此同时,丹江口水库转而以蓄水为主,因此发电量和发电收入随之减少。

据当地初步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每年将直接减少十堰财政收入8.29亿元,每年配套支出1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财政增支减收数额巨大,十堰是主要贡献区。

作为国家重点水源地,十堰市尽管在水质保护上已付出巨大努力,但面对国家的标准要求,当地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要达到三类水的标准。”张维国介绍,这样一来,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十堰市还要做生物菌处理、人工快渗处理,然后引出河道通过湿地进行处理,从工艺上来说,最终可以达到要求,但一吨水的污水处理成本就多出了0.2元。十堰市五条河流,经过综合测评,完成治理就需要17.43亿元。

该市希望,在现有资金渠道及2014-2015年项目资金安排上,安排和倾斜支持十堰市五河治理项目建设,并在“十三五”规划时,把五河治理工程作为“十二五”遗留问题单列解决。同时,参照三峡电站做法,设置中线水资源费征收主体,每立方水按0.2元向受水地区征收,作为环库区生态保护基金。

近日,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均表示,要确保干净水源北送,在移民之后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同时在资金上地方财政压力也相当大。

此外,移民之后,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样存在,移民的房子都是在短时间内建成的,后期是否会出现问题?移民原来在岸边肥沃的土地没了,现有土地都是在原来的山上,相对贫瘠,今后如何生产?各地发展新的产业,是否会有不适应?水位线抬高后不少企业被淹,下岗的居民今后如何生活?……

“过得好的,不会有想法,但是移民只要过得不好,就会想到都是移民带来的,就会找政府。”

而目前,对于十堰市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在库区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该市从事专业养殖和捕捞的居民达7650户3.5万人。一旦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渔民生存难度会相当大。该市希望国家安排消除网箱和围网养鱼的补偿资金,并建立库区渔民的利益补偿制度,对渔民转产转业给予政策扶持。

原标题:南水北调:一座城市与一片水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